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張怡佳 陳娟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中級人民法院辦理了一起特殊的“分手清算”案件,法官通過抽絲剝繭的審理,讓8萬元“糊涂賬”水落石出。不僅用法律知識讓情感債有了“說法”,更用調解為這對昔日戀人保留了最后的體面。
愛情迷局:當甜言蜜語變成借款借口
大學校園里,小美(化名)與年長幾歲的阿強(化名)相識,很快墜入愛河。阿強的溫柔體貼和海誓山盟讓小美深信不疑,甚至不惜將父母給的生活費交給已步入社會的男友消費。畢業后,小美步入職場,而阿強以“創業資金周轉”“臨時應急”等理由頻頻向小美借款。盡管自己收入微薄,小美仍通過信用卡套現、向朋友借錢等方式,前后累計借出8萬元。
然而,阿強不僅沒有還款的意思,反而變本加厲地依賴小美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最終,失望透頂的小美提出分手,但阿強卻用各種理由推脫,“最近手頭緊”“這些錢都是共同開支”,甚至以“戀愛期間的贈與”為由拒絕還款。
情債難清:當昔日戀人對簿公堂
走投無路的小美向四師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承辦法官敏銳察覺到,此案不僅是簡單的借貸糾紛,更涉及情感糾葛。為避免矛盾激化,法官決定采取調解方式,既維護法律公正,又盡量降低對雙方新戀情的負面影響。法官先與小美深入溝通,梳理每一筆借款的轉賬記錄和聊天證據,安撫她的情緒;隨后多次聯系阿強,嚴肅告知:“逃避債務不僅違背道德,更可能面臨強制執行、征信受損等法律后果。”在法官的耐心釋法下,阿強到法院應訴,但起初仍理直氣壯地說:“這些錢是都是她自愿給的!”
和解破局:從“賴賬”到分期還款
調解室里,法官翻開了小美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屏幕上清晰顯示,阿強曾明確承諾“賺了錢就還”。面對確鑿證據,阿強態度松動,但仍以經濟困難為由推脫。“既然承認借款,就不能以感情為由逃避責任。”法官語氣堅定,“還款是唯一出路,否則法院將依法判決并列入失信名單,影響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見雙方心情低落,法官放緩語調,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曾經是戀人,現在何必反目成仇?法院理解戀愛中的經濟往來,但白紙黑字的欠條不是兒戲。”見雙方有所動容,法官頓了頓說:“今天不如各退一步協商解決,既是尊重法律,也是給彼此留份體面。”
最終,在法官耐心調解下,阿強低頭認錯,小美念及往日情分,同意給予一定的還款緩沖期,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阿強承認8萬元借款事實,商定分12期償還。簽完協議的那一刻,小美如釋重負:“法律終于幫我撕破了‘以愛之名’的謊言。”
這場糾紛的化解,不僅挽回了經濟損失,更給年輕人上了一堂生動的“理智戀愛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