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丁輝。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胡萌)“近年來,中國在ESG的政策體系、企業和地方實踐領域持續創新,取得了積極的成效。”7月15日,2025新京報貝殼財經消費大會在上海召開。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丁輝在分論壇“ESG的全球實踐與中國答案”中表示。
他指出,國務院持續加強頂層設計,生態環境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各部門加速制訂ESG相關政策,推動ESG在提升企業和金融機構綠色治理水平、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不過,丁輝也指出,目前ESG在國內外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全球環境治理不確定性越來越多,部分國家在氣候和環境治理政策上“開倒車”;另一方面,從ESG的實踐應用來看,由于缺乏統一標準,部分企業急于“漂綠”或“洗白”,在ESG報告上“報喜不報憂”。還有一些企業熱衷于形式主義,說得熱鬧但做得少,借用ESG進行過度營銷,而不是真正將其作為推進自身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舉措。
丁輝強調,ESG發展在國內外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局面,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持續堅定地推進ESG相關工作,就是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為可持續發展增加更多的確定性,向全球提供更多的ESG中國實踐和最佳經驗。
談及如何推動中國的ESG體系建設和實踐應用工作時,丁輝提出三點政策建議,一是堅持系統謀劃。要持續加強各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謀劃ESG重點行動,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ESG標準體系、評級體系和生態體系的建設。
二是堅持國際視野。要持續深化ESG的多雙邊對話與交流合作,統籌推進ESG與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轉型等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協同增效,針對碳關稅(CBAM)、國際ESG評級等熱點話題出謀劃策,助力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三是堅持創新思維。錨定國家戰略,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積極運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以科技“賦能”ESG良性發展,推動ESG中國實踐更上新臺階。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