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又要頭疼了,就當美澳等19國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域大搞軍演的時候,我國“街溜子”——815A電子偵察船悄然出現在他們身后。
據悉,這次護身軍刀-2025”聯合軍演是美澳聯合主辦,涵蓋19國參與、人數高達3.5萬人,可謂是規模極其龐大,也正是因為這場軍演十分重要,所以當美澳等國看見“街溜子”出現的時候才十分頭疼。
與常規的海軍艦艇不同,815A型電子偵察船不裝備導彈或艦炮,其主力武器不是火力,而是信息——特別是電子情報。
在這次“護身軍刀”軍演中,美軍及其盟國部隊需要實戰化使用指揮、通信、雷達、電子對抗等核心系統,而這正是815A“收割”目標。通過高靈敏度的電子監聽設備,815A可以在遠距離被動截獲包括雷達波、通信信號、導航系統等各類電磁頻譜數據。
軍事專家指出,盡管這種監聽手段無法實時破解通訊內容,但卻能全面描繪出對方系統的運作模式,例如雷達的工作頻率、掃描周期、調制方式,甚至是戰機與艦船之間的鏈路加密特征。只要掌握了這些“電子指紋”,就意味著未來在沖突發生時,中國可以用更精準的電子干擾或欺騙手段,削弱對方信息優勢。
一句話總結:軍演越真實,暴露越徹底;監聽越全面,威脅越隱蔽。
而從國際法角度看,中國815A的“圍觀”行動沒有任何違規行為,該偵察船始終活動于國際公海,未進入澳大利亞專屬經濟區,更未干擾演習進程。它的所有監聽行為均為“被動接收”,沒有對任何目標采取挑釁舉動。
這也讓美軍陷入一種典型的“戰略窘境”:既無法容忍情報泄露,又無合法手段將其驅離。一旦采取強制手段,如封鎖或干擾其監聽活動,反而可能被外界視為蓄意制造摩擦甚至升級沖突,尤其在當前中美關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美方顯然不愿輕舉妄動。
“看著對方拿著高倍望遠鏡盯著你訓練,你卻不能關窗?!薄@正是許多美軍官兵對815A感到憋屈的原因。
早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815系列偵察船便頻繁出現在美軍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周邊,甚至有時還“尾隨”美航母編隊長達數日,這些行動并非臨時興起,而是中國對抗西方軍事優勢的核心一環。
目前,中國正加速構建基于信息化與智能化的現代化軍隊體系,而電子戰能力無疑是其重中之重,若沒有海量的實戰化信號數據作為支撐,僅靠實驗室推演難以形成有效體系。而西方國家在各類演習中“全力出招”,反而成為中國收集、驗證電子情報的好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近年來對電子戰裝備與偵察手段的投入力度大幅提升。包括“星火”、“天鏈”等衛星通信鏈路,均已具備復雜的信息融合能力。而815A的監聽數據則被作為原始信息源,輸入中國龐大的電子作戰數據庫,為后續研發干擾裝備、模擬系統、訓練平臺等提供基礎。
這不僅僅是一艘船的“單兵作戰”,而是整個中國信息戰戰略的一環。
一位美國國防分析師也在私下表示:“我們當然知道中國在監聽我們,但我們必須繼續演習,否則就等于把信息戰的主動權拱手讓人。”
作為演習東道國,澳大利亞此番顯然希望借此演習增強其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話語權,強化與美國、日本等盟友的軍事互信,然而,當中國偵察船現身時,澳方表現得相對克制。
一方面,澳方不具備直接干預的法理依據,另一方面,在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府也不愿讓軍演成為進一步對抗的導火索,澳媒雖然對中國的“圍觀行為”略帶戲謔和擔憂地進行報道,但總體語氣克制,顯示出一種“小心翼翼的強硬”。
這無疑反映出澳大利亞目前的戰略兩難:既要安全上靠攏美國,又要經濟上維持與中國的合作。但就目前來看,他們似乎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你們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