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正是闖的年紀!
當娛樂圈還在為流量數(shù)據(jù)爭得面紅耳赤時,陳佩斯像一把藏鋒多年的老刀,突然出鞘劈開所有的喧囂。
這個曾因“吃面條”讓全國觀眾笑出眼淚的藝術家,歷經(jīng)歲月沉淀越發(fā)的老辣。
年過七十再破天花板,這一次重回熒幕,把手伸向電影圈。
事實證明“法拉利老了還是法拉利”。
沒人敢相信,古稀之年的陳佩斯,竟能把藝術玩出這般“顛覆性”的模樣。
71歲正是闖的年紀
都說“話劇演員跑去演電影是降維打擊”,可這話到了陳佩斯,不太行得通。
他一個小品演員中途跑去倒騰話劇,卻依舊如魚得水,創(chuàng)下不菲“戰(zhàn)績”。
當初一場官司,讓陳佩斯的喜劇事業(yè)陷入低谷。
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得他喘不過氣,不過很快找到新的出路,話劇。
姜還是老的辣啊,首部話劇《托兒》大獲成功,先后在40多個城市演出,上座率高達百分百。
之后幾年里佳作層出不窮,《陽臺》《阿斗》,一度登上北京民族宮大劇院的舞臺,推動國內(nèi)話劇熱。
短暫的名與利,好像并不能“滿足”陳佩斯,在71歲這一年,把拿手好菜《戲臺》搬上大熒幕。
請來黃渤、姜武、余少群、尹正坐鎮(zhèn),掀起不小的風浪。
這個陣容集齊老中青三代人,更像是“生搬硬湊”來的,都以為他們會有隔閡,嘮不到一起去。
現(xiàn)實卻是一口一個段子,互相配合默契,沒讓包袱掉地上過!
被問拍電影的初衷,陳佩斯老老實實回答:“有了投資人,有了錢。”
接著話鋒一轉(zhuǎn)開始寒暄,對黃渤一頓贊美,稱對方為“頂流”,玩起了“捧殺”那一套。
順帶提及“黃渤下一部是否出演”的話題,把語言的藝術發(fā)揮到極致。
看來,黃渤這位馳騁影壇的影帝,在前輩面前不過是“新兵蛋子”。
拍攝中,黃渤常常是精神緊繃的狀態(tài),生怕得不到認可。
畢竟,陳佩斯的一絲不茍是出了名的。
從結(jié)果來看,雙方合作愉快,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不過這一次,兩個人均顛覆以往形象,并上演一出“乾坤大挪移”。
黃渤成了搞笑滑稽的“陳小二”,陳佩斯反倒走的是穩(wěn)重路線,飾演戲班班主。
陳老的經(jīng)歷意外與角色相契合,可以說是本色出演。
面對現(xiàn)實的一地雞毛與崇高理想,該會如何選擇呢?值得深思。
所有一切全都化為陳佩斯那一句:“30年沒拍電影,我欠大家的,這次來還債。”
陳佩斯:“我是一個很干凈的人”
陳佩斯的喜劇起點,帶著強烈的“反叛基因”。
作為電影表演藝術家陳強的兒子,他沒有依靠父親的資源,反而靠著雙手打出一片天,在80年代當起了“電影個體戶”。
父子齊上陣,兩個頂仨,接連輸出《父與子》《傻帽經(jīng)理》一系列經(jīng)典。
《二子開店》里,一邊為湊房租愁眉苦臉,一邊對顧客拍著胸脯說“咱這店童叟無欺”,這種真實的矛盾感讓觀眾笑中帶暖。
陳佩斯遺傳到的“反派相”,在春晚舞臺上發(fā)揮作用,尤其和濃眉大眼的朱時茂站在一起,喜劇效果直接拉滿。
一個滑稽可笑,一個極為正派,有反差、有笑點。
兩人在食堂一段即興表演,讓黃一鶴導演親手將哥倆送上春晚,也就有了經(jīng)典小品《吃面條》。
這個沒有劇本、靠即興打磨的作品,成了中國小品的“開山之作”。
臺上,陳佩斯演一個為“面子”硬撐著吃十幾萬面條的傻小子,全程無實物表演。
但肢體語言的夸張與真實的細節(jié)形成強烈反差,讓全國觀眾第一次意識到:喜劇還可以這么“有層次”。
頂著春晚嚴苛的審核壓力,哥倆打出一張又一張王炸,叫好又叫座。
《胡椒面》《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依舊難以被超越。
只要他們在,觀眾就感覺穩(wěn)穩(wěn)的、很安心。
只要他們在,春晚好像才是完整的,這一年春節(jié)才是完整的。
這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壓抑,可能是成百上千次被否定的結(jié)果。
單是小品《王爺與郵差》,就打磨了小七年,穿上身的戲服甚至都是哥倆自掏腰包。
對于創(chuàng)作者,無疑是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
如果不是老茂的來回游說,陳佩斯大概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那份罪!真受不了!”
恰逢這時,鬧起轟動一時的版權(quán)事件,這直接觸碰到陳佩斯的底線,他無法做到熟視無睹。
換作別人,自然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大家都懂。
可他是這么說的:“我可以接受經(jīng)濟上的損失,但是我不能接受對我的漠視。”
如今看來,這句話頗具哲學意義,而他的思想領先于時代許多年。
后來,贏了官司,得到賠償與道歉,只是倆人再沒上過春晚。
陳佩斯倒是想得開,和妻子在北京郊區(qū)承包萬畝荒地,一年四季種樹除草,索性擺爛提前養(yǎng)老。
為守護尊嚴付出不小的代價,但是并不后悔,如果再來一次,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如他所言,自己是一個很“干凈”的人。
2020年,陳佩斯回歸春晚官微,與央視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和解,輕舟已過萬重山。
老戲骨一回歸,節(jié)目收視率直線上升,可見這塊金字招牌依舊響亮。
結(jié)語:
從電影巨星到小品演員再到話劇舞臺,“干一行成一行”的背后,是對藝術的極致堅守。
有才華,更有風骨;懂技巧,更懂人心,能在高光時守住初心,也能在低谷時扛住底線。
他的作品像一杯老酒,初嘗是笑,再品是人生。
這種“能讓人笑,更能讓人想”的能力,讓他跨越了時代的隔閡,你們說呢?
屏幕前的你可以把想法留在評論區(qū),和大家一起討論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