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的勝利鎮民生社區,管轄范圍全部是老舊小區、散居樓,常住居民3527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近800人,是典型的老齡化、散居型、治理難社區。
近年來,面對小區陳舊、人員構成復雜、服務需求多元等治理難題,利通區民生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緊扣社區“三個服務”清單體系建設工作,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探索出一套可推廣、可借鑒的社區治理“民生樣本”。
利通區民生社區重點構建了“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紅管家”四級組織架構,實現黨組織對轄區的全覆蓋。87名“單元紅管家”由在職或退休黨員擔任,活躍在樓棟一線,成為“解事員”和“傳聲筒”。“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網格”的服務效能也由此落地見效。
以黨建為紐帶,利通區民生社區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社區積極聯合共建單位、衛生服務站、派出所、小學、物業公司等,合力解決小區健身器材缺失、保溫層老化等民生問題。今年以來已推動10項實事落地。同時,鏈接社會組織、企業資源,開設助老助殘服務項目,引入青少年公益夏令營活動,培育了“海叔幫幫團”“銀鈴舞蹈社”等草根組織,讓服務既有專業支撐,也更接地氣。
“社區的事,不光是干部的事,咱們鄰里也得出份力?!鄙鐓^居民主動參與調解鄰里矛盾、監督飛線充電、排查環境隱患,是社區里的“活地圖”。利通區民生社區將轄區劃分為若干“鄰里微網格”,推選出65名“鄰里長”,打造“社區書記—網格員—鄰里長”三級聯動體系。通過“鄰里議事會”“微格茶話會”等載體,既凝聚了群眾智慧,也促進了小事快辦、難事共解。
在居民協商層面,利通區民生社區推動將事務分為“社區事、小區事、鄰里事”,分層分類協商,分別通過“黨群話聊會”“小院扯磨會”“鄰里說和會”等方式解決問題。社區同步建立“收集—研判—辦理—監督—反饋”五步閉環管理流程,把治理落實到小區、問題解決在現場。
不僅治理得好,服務也越來越有溫度。利通區民生社區整合黨員、銀發志愿者、退役軍人、新業態從業者等組建“鄰里到家”志愿服務總隊,圍繞“一老一少”提供政策宣傳、家電維修、義務理發、矛盾調解、上門護苗等服務。通過積分兌換、典型評選等機制,志愿服務已從“偶爾為之”變為“鄰里日?!?。
利通區民生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鄰里文化節”“百家宴”“鄰里集市”等節慶品牌,組織文藝匯演、趣味運動會等活動,拉近了鄰里關系,也激發了各族群眾的歸屬感。社區還打造“鄰里學堂”,設置藝術、法律、健康等公益課程,邀請社區能人、專業志愿者授課,形成“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的互動機制。
“我們堅持把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棟樓、每家門,目的是讓居民真正感受到‘有事有人管、煩事有人聽、難事有人幫’。”民生社區黨委書記靳璐表示,基層治理必須落實到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點滴行動中。
從“家家有事找社區”,到“人人出力管社區”,從“服務最后一公里”,到“幸福直達家門口”,利通區民生民生社區正用一項項接地氣、聚人氣、提士氣的基層治理實踐,把看得見的變化帶進居民生活,把摸得著的幸福寫在百姓笑臉上。
來源:利通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