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外媒報道,特朗普于7月12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對歐盟、墨西哥進口產品加征30%關稅,這一舉措引發多方關注。美國對歐盟的關稅打壓并非首次。此前,美國已對歐盟鋼鐵加征50%關稅,汽車加征25%關稅。面對高壓,歐盟曾計劃7月14日實施反制,卻在馮德萊恩宣布推遲后擱置。有分析指出,這讓歐盟錯失反制良機,也讓美國更加得寸進尺。
歐盟近期在財政政策上動作頻頻,似乎在為應對局勢做準備。其計劃公布2028年生效的七年預算提案,擬對在歐運營的大型企業征稅。這項稅收針對凈營業額超5000萬歐元的企業,不論總部所在地,且收入越高稅率越高。同時,還考慮從提高的煙草消費稅中分成、對未回收電子廢棄物收費、對長途電商包裹收處理費。
馮德萊恩(資料圖)
這些新稅每年預計籌集250億至300億歐元,約占當前年度預算的五分之一,將用于償還新冠疫情相關債務。歐盟此舉背后有多重考量。過去其財政依賴成員國捐款,缺乏獨立財源,這不利于實現戰略自主,新稅收能提供穩定資金。同時,通過對內部市場的影響,歐盟希望強化“布魯塞爾效應”,塑造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不過,新稅計劃也面臨阻力。德國約1.87萬家企業將受影響,額外負擔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出口導向型產業擔憂競爭劣勢,凈出資國如德國、荷蘭等也長期反對擴大預算。但支持者認為,5000萬歐元的門檻保護了中小企業,體現公平。愛爾蘭、瑞典等曾反對數字稅的國家,因新稅范圍更廣,已準備談判。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在預算提案中刪除了數字稅選項。這一轉變頗為重大,5月時歐盟還計劃對科技巨頭征稅償債。有觀點認為,這是為與美國達成有利貿易條款,卻被指讓利給美國及蘋果、Meta等科技巨頭。
特朗普(資料圖)
數字稅曾是歐美貿易談判焦點,美國認為其阻礙本國企業在數字經濟的優勢,特朗普也曾猛烈抨擊。在與美國的博弈中,歐盟的妥協并未換來對等對待。美國此次加征30%關稅,讓歐盟成員國憤怒不已。歐盟產品本就競爭力有限,加稅后更可能被替代,面臨新危機。馮德萊恩推遲反制的決定,被認為是向美國妥協,也讓歐盟淪為外界眼中的“軟柿子”。
相比之下,其他美國盟友態度強硬。越南曾被特朗普視為關稅戰成果,但其否認接受20%稅率,稱雙方商定稅率在11%左右,對特朗普的行為表示不滿,美越至今未簽正式協議。日本面對美國在農產品和汽車關稅上的要求,堅決不妥協,擔心讓步會帶來嚴重后果。印度更是直接表示,從實力地位出發,不接受美國提出的關稅條件,也無視所謂截止日期。
特朗普(資料圖)
印度有底氣對抗美國,原因多樣。其每年僑匯超1000億美元,電信詐騙美國每年達900億美元,外資在印也常遭“收割”,這些讓印度不缺外匯。美國需要印度配合重返印太戰略,不敢輕易翻臉,此前還送了不少“禮物”。印度也無法接受美國的要求,開放農產品市場會沖擊本國農業,買美國能源比俄羅斯貴還需用美元,這些都讓莫迪態度堅決。
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在多個國家遇阻。中國面對關稅戰,采取反制措施,最終促使美國主動溝通。這說明,面對美國的施壓,強硬應對或許比妥協更有效。如今,特朗普號召20國接戰,歐盟卻在對美報復上猶豫不決,與其他盟友的強硬態度形成對比。未來,這種分歧會如何影響美國與盟友的關系,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