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華盛頓一紙命令震動全球。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俄羅斯商品征收100%關稅,同時宣布對所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次級制裁。這項政策來得又猛又快,不僅讓莫斯科措手不及,也讓中印等能源大國一時間陷入焦慮。
就在幾個月前,特朗普還在公開場合夸贊自己與普京“溝通順暢”,給人留下美俄有望緩和的錯覺。如此劇烈的反轉,究竟發生了什么?俄羅斯人的幻想又為何被徹底打碎?
特朗普的“50天通牒”,看似是對俄羅斯的最后警告,實則是一次對全球能源秩序的重擊。這一紙文件,不僅把俄羅斯推向了輿論與經濟的風口浪尖,也讓所有與俄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被迫站隊。
印度、中國、德國、土耳其等國紛紛感受到來自華盛頓的巨大壓力,特別是印度,日均210萬桶的俄油進口量,遠超中國。一旦制裁落地,亞洲能源市場恐面臨大動蕩。
更令莫斯科震驚的是,哪怕它愿意“出賣中國”,美國也并未表現出任何放松制裁的意圖。相反,特朗普政府明確釋放信號:俄羅斯就是敵人,不管它站在哪一邊。
這一現實,狠狠擊碎了俄羅斯內部一部分親西方人士的幻想。那些曾鼓吹“割裂中俄合作”以換取西方接納的聲音,如今已啞口無言。
早在2024年底,俄羅斯內部部分智庫和政客就曾提出“緩一緩與中國的綁定”,試圖打開與美國的談判窗口。某些議員甚至建議暫停與中國的能源合作,以此作為談判籌碼。
他們以為,只要向西方靠一靠,就能換來喘息空間。然而特朗普的這記“重拳”,不僅沒有帶來想象中的轉機,反而讓他們看清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美國不會因為俄羅斯背棄中國而手下留情。
俄羅斯外交部的回應耐人尋味,用“戲劇化”來形容特朗普的通牒。一位高級官員冷淡表示,美國的威脅已經“失去可信度”,更像是一種公關演出。這番話背后藏著深深的無奈。過去幾十年,俄羅斯上層對西方始終抱有幻想,尤其是葉利欽時代,那些新貴們將資產、家人全數轉移到歐美,幻想著終有一日可以“重返歐洲文明圈”。
現實卻一次又一次打臉。從“北溪-2”被炸,到糧食協議被無視,俄羅斯每一次對西方的妥協換來的不是緩和,而是更嚴厲的打壓。這一次的“100%關稅”,更是打醒了所有人:就算俄羅斯徹底背棄中國,美國也不會放過它。幻想,不堪一擊。
民意的變化是最直觀的證據。2025年初,俄羅斯民眾對特朗普的好感度還有58%,而如今已跌破28%。六成人明確表示,美國的目的是削弱俄羅斯、而非談判。這場來自美國的“壓力測試”,比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的制裁更嚴酷,因為它不僅瞄準俄羅斯本身,更將其所有盟友一并卷入。
特朗普的制裁清單里,德國、土耳其、印度赫然在列。這并非虛張聲勢,而是赤裸裸的全球打壓。俄油被印度加工后貼上“印度制造”再出口歐洲,成了西方打壓俄能源的“漏洞”。這回,美國連這條縫都不放過。全球能源市場瞬間緊張,布倫特原油價格飆破90美元。
特朗普真正的底牌,其實是軍火。17套“愛國者”導彈、遠程AGM158導彈清單已下發,歐洲國家被逼眾籌付款。德國、加拿大被點名,軍火廠連夜加班。俄烏戰場成了特朗普的提款機,而所謂“50天通牒”,更像是一次軍售促銷廣告。
面對如此壓力,俄羅斯反而選擇了“加倍回應”。東北戰線調動朝鮮支援的1200萬發炮彈,3萬朝鮮士兵已抵前線。普京親自督戰,庫皮揚斯克方向俄軍裝甲部隊推進迅猛。特朗普還在部署AGM導彈,俄軍的炮彈已經落在烏軍陣地上。
中俄之間的合作也在悄然深化。7月中旬,中國代表團赴俄參加投資合作論壇,雙方簽署多個項目意向。能源管道優化、本幣結算機制、港口合作等議題正在深入推進。遼寧港口俄油輪靠港數量,比去年同期激增三成。
這些動作,是對特朗普“撬裂中俄關系”圖謀的直接反擊。俄羅斯清楚,美國不是要打垮它一個國家,而是要瓦解它與中國之間的戰略協同。中方也明白,信任一旦裂開,再想修復就難了。穩住彼此,是目前最緊迫的任務。
俄羅斯國內的親華利益集團也在迅速壯大。蘇霍伊設計局深度參與C929大飛機項目,烏拉爾車輛廠接到大量來自中國的機械訂單。三年間,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已接近總出口的一半,天然氣出口翻了一番。
能源之外,軍事、科技、金融領域的合作也在加強。俄羅斯的科研機構正在加入中方科技基金框架,北極航線、黑海巡航、東海演練都已成為常態。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也出現高度一致,伊朗、朝鮮、烏克蘭等議題均步調統一。一個新型的戰略聯動網絡正在成形。
美國的焦慮顯而易見。如果中俄這張“協同網”撐得住,美國的全球打擊力就會被分散,戰略節奏也將被打亂。這才是特朗普真正忌憚的地方。
俄羅斯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根本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制裁下成長,對西方沒有幻想,只求現實利益。誰能提供安全與發展機會,誰就是朋友。過去那種“親西”思維,正在被新一代“親華”邏輯所取代。
俄羅斯議會甚至通過了《反次級制裁法》,專門打擊那些配合美國制裁的本國企業。鋁業大亨德里帕斯卡直言:“跟美國合作等于自殺。”這不是情緒,而是現實的冷酷結論。俄羅斯的未來,已經無法脫離中國的合作軌道。
面對這些變化,俄羅斯已經沒有退路。普京政府深知,背棄中國不會換來美國的仁慈,只會換來更狠的打擊。真正能拉它一把的,只有中國。
對于中國來說,穩住俄羅斯也是維護自身戰略安全的重要一環。中俄貿易額在2025年上半年突破2400億美元,能源、農產品、機械全面增長,金融互認機制不斷推進。中國在中亞、北極、遠東的布局,已與俄羅斯形成互補。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正迫使俄羅斯徹底轉向東方。一場本以為可以“見風使舵”的博弈,變成了“背水一戰”的對抗。
俄羅斯人終于明白:靠攏美國不是出路,只有中國才是安全港。那些曾夢想重返西方陣營的聲音,如今已在莫斯科的風中消散。
特朗普的“重拳外交”雖然看似直指俄羅斯,實則意在中俄關系的戰略裂解。但這場打壓非但沒有離間中俄,反而讓俄羅斯更加堅定地走向東方。中俄聯手,已成無法逆轉的趨勢。
信息來源:
[1]美參議員威脅俄方50天內達成和平協議,否則下場參考伊朗 北晚在線
[2]特朗普“50天最后通牒”引猜測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