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給普京劃下50天紅線,威脅加稅100%,甚至批準對烏遠程導彈援助。一邊是俄媒嘲諷“虛張聲勢”,一邊是美媒質疑“為何留足緩沖期”?美方究竟是極限施壓,還是為俄軍總攻爭取時間?中印兩大買家又該如何接招?
觀察者網消息稱,近日特朗普終于公布了預熱多時的“對俄重大行動”,他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見面時表示,對俄羅斯的行為“非常非常不滿”,要求普京在50天內促成俄烏停火,否則將面臨“重大后果”。
這一威脅的核心并非傳統制裁,而是瞄準俄羅斯經濟命脈的“次級關稅”政策——若期限內俄烏未?;?,美國將對俄全面征收100%關稅,并制裁所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
盡管美俄直接貿易額僅約35億美元,但特朗普的真正意圖是通過切斷俄能源出口收入,逼迫中印土等主要買家“選邊站”。
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2024年石油天然氣收入達2824億美元,占財政總收入三分之一。目前俄油因價格折扣吸引大批買家,中國(33%)、印度(25%)、土耳其(22%)三國合計占俄能源出口八成份額。
若美國落實“次級關稅”,意味著這些國家繼續購買俄能源將被加征100%關稅,直接推高進口成本。特朗普政府企圖以此擠壓俄戰爭資金,但實際操作中卻面臨多重矛盾。
首當其沖的是美國與盟友的關系撕裂。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卻在能源和安全問題上與俄羅斯深度合作。埃爾多安政府素來以強硬著稱,若遭美國制裁,很可能倒向俄伊陣營,甚至關閉美軍在土的軍事基地。
印度同樣棘手,莫迪政府近期已因特朗普威脅對印商品加征26%關稅而強硬回擊,宣稱要“從實力出發應對美國”。若再疊加能源制裁,美印關系恐雪上加霜,動搖美國“印太戰略”中拉印制華的關鍵布局。
對中國而言,美方政策存在雙重風險。一方面,中俄能源貿易規模龐大。若美國無差別實施制裁,中國企業將承受巨額關稅成本;另一方面,特朗普可能對印土“網開一面”,集中火力打擊中國,這將導致中美關系再度惡化。
不過,中國并非沒有反制手段。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者,中國可持續收緊關鍵物項出口管制,打擊美國高科技和軍工產業。
此外,歷史經驗表明,經濟脅迫難以動搖俄羅斯的核心立場。普京此前多次拒絕在安全問題上妥協,即便面對SWIFT切斷和外匯凍結等極端制裁,俄經濟仍通過“向東轉”維持韌性。
這一次,俄羅斯也仍是一點都不慌。
俄經濟專家巴赫京甚至公開奚落稱,美俄貿易已幾乎跌至冰點,“加稅100%不過是給空錢包貼封條”。
他還嘲諷特朗普“不敢動中印的蛋糕”。俄羅斯早已將能源出口重心轉向亞洲,中國和印度如今包攬其70%原油出口,且均建立本幣結算體系。
美國智庫分析指出,若特朗普真對中印實施二級制裁,等同于同時引爆兩大經濟核彈——中國手握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和全球供應鏈命脈,印度則是美西方“印太戰略”的關鍵支點。
中國通過“影子艦隊”和人民幣結算體系,將俄油采購完全剝離美元系統。印度則玩起“精煉油套利”游戲——進口俄原油加工后轉售歐美,既賺差價又規避制裁。
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用“正常的國際貿易”定性中俄能源合作,印度外長蘇杰生則直言“能源安全優先于地緣政治”。
美國中期選舉在即,特朗普若此時對中印加稅,不僅會推高本國通脹,還可能倒逼兩國加速去美元化。
顯而易見,“次級關稅”這種傷敵八百自損三千的招數,是不符合商人總統的一貫做法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或許還有另一個算計。
有接近白宮的消息人士透露,50天期限實為“政治障眼法”——既向國內鷹派展示強硬姿態,又為秘密外交留出轉圜空間。
目前來說,特朗普的戰略困境是:既要兌現“結束戰爭”的選民承諾,又無法承受普京徹底撕破臉的后果。
相比經濟牌的虛實難辨,美軍援烏克蘭的實質性升級更值得警惕。
據彭博社披露,最新100億美元武器包首次包含射程300公里的ATACMS導彈,可將俄境內別爾哥羅德、庫爾斯克等戰略要地納入打擊范圍。
更耐人尋味的是交付速度——首批裝備將在“48小時內運抵前線”,這種“邊官宣邊發貨”的操作,顯然是要打俄軍一個措手不及。
而俄軍正在克里米亞部署最新型S-500防空系統,這種原本用于保護莫斯科的“國之重器”南下,顯然是為應對遠程導彈威脅。
而韓國情報部門爆出的“朝鮮1200萬發炮彈抵俄”消息,則揭示了普京的反制籌碼——俄軍可能正醞釀夏季攻勢,試圖在美制武器全面到位前奪取更多領土作為談判籌碼。
隨著倒計時開啟,局勢可能朝三個方向發展:
最樂觀的情況是俄美在最后一刻達成“朝鮮戰爭式”停火,烏克蘭以領土換和平。但考慮到普京近期簽署的“新邊疆法案”將烏東四州永久納入俄憲法,這種妥協空間極其有限。
更可能的是“阿富汗模式”持久戰。俄軍憑借朝鮮炮彈和伊朗無人機維持消耗戰,烏克蘭則依靠西方遠程武器開展不對稱作戰。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模擬顯示,這種僵局可能持續至2025年大選,屆時特朗普或將面臨“兌現承諾”還是“升級戰爭”的終極抉擇。
最危險的還是“黑天鵝事件”。俄專家圈近期熱議的“第35條軍規”顯示,若俄本土遭遠程導彈襲擊,核武器使用門檻可能降低。盡管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迅速否認,但俄媒意味深長地發文稱:“當俄被逼到墻角時,反擊會超出想象。”
眼下距離特朗普設定的50天期限仍有變數。俄羅斯可能通過非正式渠道與烏克蘭接觸,但實質性讓步概率極低;中國則需要未雨綢繆,拓寬能源進口渠道,同時與印度、土耳其協調立場,共同抵制美國的單邊制裁。
這場博弈的結局或將證明:在多極化世界中,經濟大棒揮舞得越狠,反噬來得越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