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澳中雙邊商品貿易額半年內突破1700億澳元,創歷史新高。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63%的澳大利亞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最重要的經濟伙伴。
國際清算銀行發布的全球市場報告顯示,澳中之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同比增長28%。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此時帶領企業高管訪華,正值中澳經貿關系加速回暖的敏感節點。臺海局勢的外溢影響與美澳同盟的現實裂痕,也在這次訪華期間被放大到全球聚光燈下。
澳中合作新窗口
阿爾巴尼斯本次訪華,議程涵蓋氣候治理、能源協作、礦業出口、農產品準入、教育與創新等多個領域。澳大利亞氣候變化部長鮑恩在隨行會議上明確表示,澳大利亞必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43%,而中國在光伏、風能、電池等綠色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為澳方實現減排目標提供了現實路徑。
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力拓集團、FMG等公司高管隨團訪問,意在深化鐵礦石、液化天然氣、稀土等大宗商品的長期供貨協議。
澳貿易部長法雷爾在北京期間與中國商務部官員簽署了“綠色礦產認證”備忘錄,為澳方低碳礦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政策通道。
教育領域的合作也在升溫。上半年,澳大利亞接收中國留學生人數同比增長12%。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與清華、復旦等高校簽訂新一輪聯合科研項目,聚焦氣候建模、清潔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
兩國企業界的互動日益密切。澳大利亞工黨政府提出“制造業復興計劃”,希望借助中國零部件、工程設備優勢,推動本土新能源電動車、儲能電池等產業鏈布局。澳洲農產品出口商則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舉辦推廣活動,推廣牛肉、葡萄酒、乳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美國戰略模糊與“押牌”博弈加劇
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同步向澳大利亞、日本發出通牒,要求兩國在臺海局勢升級時提前明確立場。
美方高層希望澳日公開承諾,若臺海發生沖突,將支持美方介入行動。這種“先押牌后打仗”的策略,被澳主流媒體形容為“典型焦慮下的強權試探”。
美國在臺海問題上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既不承諾直接出兵,也未明確對盟友的安全保障責任。美方頻繁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施壓,同時又要求盟友買單。這一做法被澳媒批評為“讓盟友冒險,自己退居幕后”。
日本防衛省以“假設性問題難作答”為由回避表態,未做直接承諾。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在堪培拉記者會上表態稱,澳政府不會接受美方提前設定立場的要求,澳參與任何地區沖突的決定權只屬于本國政府。
康羅伊強調,澳大利亞主權高于一切,任何涉華沖突都必須以本國利益為唯一考慮。阿爾巴尼斯在北京的記者會上也回避相關問題,指出美國自身在臺海沖突問題上都采取“戰略模糊”,如今卻反向要求盟友承擔代價,邏輯難以自洽。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悉尼先驅晨報、《澳洲金融評論》等媒體連發社評,直指美國把盟友推上“選邊站隊”的十字路口,將臺海問題變成澳美同盟關系的壓力測試。澳媒認為,美國把澳大利亞推入兩難,不僅破壞了訪華輿論氛圍,還有“搶功”嫌疑。
現實利益驅動“用腳投票”
澳大利亞主流媒體在分析當前局勢時,普遍認為“中國比美國更重要”已成澳政商界的現實共識。澳洲廣播公司援引多家智庫和經濟界人士觀點,強調中國不僅是澳最大貿易伙伴,更是推動澳經濟增長、創新轉型和就業擴大的關鍵。
澳大利亞礦業出口超過60%流向中國。年初,澳中簽署新一輪稀土合作協議,為澳方在全球新能源供應鏈中扮演更大角色提供保障。中國電動車、風能設備、儲能電池等制造企業持續擴大對澳投資,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澳大利亞牛肉、葡萄酒、龍蝦、奶制品等高附加值農產品在中國市場強勁回暖。澳農產品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上半年對華出口同比增長21%,為澳農村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澳大利亞科技創新依賴與中方合作。清華-墨爾本研究院、復旦-悉尼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合作項目成功孵化多項新能源材料、智慧農業、量子計算等技術專利。澳科學研究理事會發布的2025年展望,稱中國是澳最重要的科學研究合作國家。
特朗普時期美方對澳大利亞盟友揮動“關稅大棒”,導致澳煤、鐵礦、葡萄酒、牛肉等出口在全球市場受阻。
澳方被迫加速貿易多元化,尋求更多元市場。澳洲議會研究局報告指出,近年來澳大利亞對美出口占比下滑,對華出口占比不斷提升。澳方企業普遍認為,美國單邊主義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澳經濟造成持續壓力。
澳大利亞工黨政府提出“印太平衡戰略”,意圖在中美之間保持靈活。澳中關系升溫被解讀為“現實主義轉向”,澳大利亞用實際行動表明不會被美國“老大哥”政策綁架。澳國防部最新白皮書強調,澳大利亞應堅持獨立自主,確保國家安全與利益不受外部強權左右。
澳大利亞國內輿論對于被美國“強推選邊”普遍不滿。多份民調顯示,支持澳中關系升溫、反對無原則追隨美國的比例持續上升。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報告指出,澳政府對美政策正在趨于務實,強調利益優先、主權自主,已成為主流共識。
綠色轉型中的中澳互補
氣候變化是澳中合作新亮點。澳大利亞氣候目標要求,到2030年全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提升至45%以上。中國在光伏、風能、電池等綠色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為澳氣候轉型提供了強大“技術后盾”。
澳大利亞企業界積極參與中國綠色供應鏈。必和必拓與中國企業聯合投資西澳鋰礦,力拓集團與中方合作開發綠色高爐工藝。澳大利亞風能協會與中國風電龍頭企業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澳洲南部風電場項目落地。
澳大利亞能源出口依賴中國市場。中國是澳液化天然氣、鐵礦石、煤炭、銅礦等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上半年,澳對華液化天然氣出口同比增長19%。澳大利亞礦業協會報告稱,中國市場需求穩定,是澳礦業投資與就業的“定海神針”。
參考資料:
中國網:2025-07-15 08:28:媒體述評:澳將“積極務實”發展對華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