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沖突發生前,非軍迷朋友可能都不怎么知道我國有霹靂 15E 這款導彈,然而 5 月 7 日印巴之間的一場空戰,讓這款導彈一戰揚名,以擊落六架戰斗機的優異戰績而讓世界為之驚訝。大家這才認識到,這款起導彈基本上已是現役空空導彈中最強的存在。
然而在我國,霹靂 15E 這還只是我們自用的霹靂 15 導彈的縮水版,在射程等性能上降低,所以我們自用的霹靂 15 導彈性能更強,其射程可達 300 公里。
這就完了嗎?不是的!因為在我國,在霹靂 15 導彈之上,我們還有霹靂 17 空空導彈,射程在 500 公里左右,在全世界是獨一檔的存在。
然而在霹靂 17 之上,我國還有新型空空導彈在布局。就在今年 5 月 30 日的央視一檔軍事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霹靂 15 空空導彈總設計師樊會濤又透露了一則重磅消息:相對外軍裝備僅僅 “并跑” 遠遠不夠,中國已開啟 “新一代導彈” 關鍵技術布局,并正全力攻關。這也說明我國還有更強的空空導彈,正在研發中。
那么,我國未來正在研制的空空導彈會有哪些讓人驚嘆的黑科技,會有多 “變態” 呢?不妨讓我們基于目前已知的信息和科技發展趨勢來推測一番。
一、采用多脈沖的動力系統,射程實現巨大飛躍。傳統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一旦點火,就會持續工作直至燃料耗盡,這就像一輛汽車只有一個固定的速度檔,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動力輸出。而多脈沖動力系統則截然不同,它好比給導彈裝上了 “無極變速” 發動機。以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來看,未來空空導彈采用多脈沖動力系統具有極大的可能性。
多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在固體火箭的同一燃燒室內,用阻燃隔熱層將固體燃料分隔成幾個小段,每段裝藥都有獨立的點火系統,再由控制系統確定每段裝藥的點火時間。這種設計能夠讓燃料一段一段地燃燒,從而實現能量的精準控制。據推測,其射程有可能突破現有的極限,將使我國戰機在空戰中擁有更遠的攻擊距離。另外,一旦中國空空導彈突破高超音速動力系統,其射程、飛行速度也會有革命性進步。
二、未來的中國空空導彈將配備更為智能的引導頭。從目前我國在雷達、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進展來看,新一代引導頭將具備更強的數據通信能力。它不僅能夠與發射載機進行實時、高速的數據交互,還能接收來自預警機、無人機等其他作戰平臺的信息,從而獲取更全面、準確的目標信息。
在末端自主智能攻擊目標方面,引導頭將內置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處理系統。它可以實時感知戰場環境,自主分析目標的威脅程度、運動狀態以及周圍的干擾情況,自動選擇最佳的攻擊路徑與時機。這種革命性的進步將大大提高空空導彈在復雜戰場環境下的作戰效能,使導彈的命中率大幅提升。
三、隨著信息化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深入應用,未來中國空空導彈將具備多枚導彈之間協調攻擊目標的能力。通過先進的數據鏈技術,多枚導彈能夠組成一個小型的作戰網絡,實現信息共享與協同作戰。這種協同作戰能力將使我國空空導彈在空戰中的作戰效能得到幾何倍數的提升,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敵方的空中力量。
四、未來的中國遠程空空導彈將采用多種制導模式,紅外制導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將成為一大亮點。隨著隱身技術的不斷發展,敵方隱身戰機給防空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紅外制導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通過探測目標的紅外輻射特征來發現和跟蹤目標,對于隱身目標而言,即使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小,但其發動機尾氣等部位仍會產生明顯的紅外輻射信號。在導彈飛行的初始階段,可以采用衛星制導和慣性制導相結合的方式,將導彈引導至目標大致區域;在接近目標時,開啟紅外制導和主動雷達制導,實現對目標的精確鎖定和攻擊。
綜上所述,中國正在研制的新一代空空導彈將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動力系統 的突破難度最大,其他的應該都不是什么問題。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將使我國空空導彈的性能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未來的空戰中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我國軍工科研人員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