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趙祖樂
7月4日—10日,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團委“石榴籽”社會實踐團隊一行14人,深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開啟“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非遺傳承”三維聯動的實踐之旅。
籽籽連心,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家人們看過來,今天主播帶大家走進普格縣螺髻山風景區,探索彝鄉之美?!敝辈ラg里,實踐隊員化身主播,向網友介紹地處普格縣的螺髻山美景和彝鄉民族文化,讓線上網友通過鏡頭進行云旅游。
實踐隊員在螺髻山景區內進行直播。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團委供圖
實踐隊員們走進學校對口幫扶的普格縣特補乃烏村,采訪了村支書、村組長、駐村幫扶隊員和彝族老黨員,聆聽他們扎根鄉村的奮斗故事,感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累累碩果。據悉,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自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以來,先后選派8名駐村干部前往普格縣,實施幫扶項目26項,投入幫扶資金300余萬元,在助力鄉村治理、環境改善、民族團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實踐隊員對普格縣特補乃烏村書記阿比優杰進行采訪。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團委供圖
文化交融,共繪彝漢團結同心圓
“快走,文產院的姐姐們要講課啦!”彝族小朋友爾爾兒布邀請著他的小伙伴一同前往村委會參加特色活動。
關心關愛鄉村兒童一直是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暑期“三下鄉”的重要內容。此次實踐活動中,團隊每天都會精心設計系列互動活動,為彝族小朋友創設學習交流的空間。場場爆滿的鄉村教育課堂上,“語言接力賽”“猜詞大比拼”等趣味互動,大大激發了小朋友學習彝漢雙語知識、普通話用語、安全小常識的熱情。通過幾天的相處,實踐隊員與彝族小朋友結下深厚友誼。
實踐隊員與彝族小朋友的合影。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團委供圖
匠心守護,激活非遺傳承生命力
普格縣作為彝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擁有彝族刺繡、火把節等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活動,實踐團隊專程拜訪了彝族刺繡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龍霞,了解彝族刺繡的歷史傳承與獨特技藝,用鏡頭記錄下古老的彝族刺繡工藝。隨后,實踐隊員們化身“學徒”,在龍霞的指導下體驗彝族傳統刺繡針法與紋樣設計。
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龍霞指導實踐隊員體驗彝族刺繡。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團委供圖
此外,實踐團隊精心準備了非遺扎染體驗活動,帶領彝族小朋友們學習扎結、浸染、晾曬等工序。當一幅幅獨一無二的作品呈現在眼前,彝族小朋友們歡呼雀躍,相互欣賞著彼此的作品,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種下傳承的種子。
實踐隊員為彝族小朋友進行扎染體驗教學。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團委供圖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年在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服務群眾,促進個人成長與鄉村發展的機會。此次活動后,隊員們紛紛表示,今后要堅定理想信念、擔當時代責任,練就過硬本領,以青春之力追尋時代之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