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亞洲杯首秀,表面上輕松收割勝利,實際上卻在首發控衛這個位置上,把老問題又擺上了臺面,李緣的低迷和王思雨的高效,直接把陣容調整的話題推到風口浪尖,現在輿論場上“該不該換首發已經成了球迷對噴的焦點,甚至有人直接開擺爛模式,說主教練宮魯鳴是不是還在“感情用事,到底是該堅持信任,還是該果斷調整,這場看似無懸念的比賽,意外成了中國女籃后場風暴的起點。
先說數據,李緣全場14分鐘,運動戰沒開胡,只靠罰球蹭了1分,正負值倒是+12,但這個數字在一場大勝印尼的比賽里參考價值有限,畢竟對手實力不在線,隊友們火力全開,她跟著沾了光,這種場面球迷已經見怪不怪,關鍵是她出手三次全鐵,前兩節沒什么存在感,第三節還沒到關鍵時刻就被換下,到了第四節才又撈到點時間,結果還是沒能止住得分荒,屏幕前的球迷看得直搖頭,說是“首發控衛卻像透明人,著實讓人捏把汗。
再看王思雨,替補登場,時間不多,數據卻很扎實,6分2助攻,進攻端效率拉滿,場上判斷也比李緣果斷不少,不管是推進節奏還是組織傳導,她都顯得游刃有余,球迷們紛紛點贊,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在社交平臺上@主教練,建議把王思雨推上首發,這種“點贊回懟的熱度,說明外界對女籃控衛人選的爭議已經到了臨界點,畢竟接下來的對手不是印尼這種送溫暖的,韓國、新西蘭哪個不是硬茬,首發后衛再這么飄著,真到了關鍵時刻可沒人兜底。
問題來了,李緣到底咋了,單看國內聯賽,她確實有兩把刷子,山東隊的主控,技術全面,節奏感好,打關鍵球也不虛,但到了國家隊、國際賽場,她的弱點就被無限放大,命中率低、進攻選擇猶豫,這些毛病在亞洲杯首戰被一覽無余,回頭翻翻她的熱身賽表現,命中率同樣慘淡,連續幾場都沒找到手感,這不是一時的低迷,更像是心態和技術沒跟上國家隊強度,關鍵是她在場上組織攻堅的能力,遠沒達到主教練的預期,場上該出手時不敢打,該推進時又猶豫,節奏一慢,全隊就跟著被拖住。
說到底,控衛是球隊的大腦,不只是得分,更是串聯全隊的樞紐,李緣這種狀態,難免讓人擔心,關鍵時刻能不能頂住壓力,反觀王思雨,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幾乎每回合都能打出存在感,效率高、決斷狠,正是國家隊現在最需要的那種“及時雨,網友調侃說“首發擺爛,替補救場,雖然有點夸張,但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比賽場面和數據都擺在這,誰能更好帶動隊友,誰就該上,宮魯鳴要真堅持“人情世故,那等淘汰賽一旦被對手咬住,輿論的鍋可就砸到自己頭上了。
其實這場球對中國女籃來說,就是一場熱身賽,贏下印尼沒有任何懸念,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控衛人選如果不及時調整,等到遇到韓國那種針對性極強、節奏極快的對手,短板就會被無限放大,這不是危言聳聽,歷史上中國女籃多次在關鍵戰掉鏈子,都是因為后場失誤或者控衛疲軟,所謂的“整體實力強,說到底還是得靠每個環節都不掉鏈子,尤其是主控,絕不能再擺爛,否則前面再順,后面也可能被一波帶走。
當然,李緣不是不能用,她在國內舞臺的表現,絕對有資格進國家隊,問題是國家隊比賽節奏、對抗、壓迫感完全不一樣,對手可不會給你慢慢試手感,她得學會更快進入狀態、調整心態,不然被替補搶班奪權也不算冤,畢竟競技體育就是這么殘酷,球迷看得明白,主教練要是真裝看不見,那才是最大的問題。
此情此景,其實讓人想起當年中國男籃的后衛之爭,誰能在關鍵場面站出來,誰就能成為全隊信得過的“定海神針,現在女籃同樣到了選擇時刻,是繼續信任李緣,還是給王思雨更多機會,這幾場比賽就是試金石,打得好一切都好說,打不好就別怪輿論不留情面,畢竟大家都盼著中國女籃能在亞洲杯走得更遠,不能再讓控衛問題成為短板,甚至拖后腿。
最后一句,首秀的勝利雖然足夠輕松,但隱藏的問題已經浮出水面,李緣和王思雨的控衛之爭,不只是兩個人的對決,更是中國女籃沖擊亞洲冠軍路上的關鍵變量,主教練怎么選、球員怎么調整,接下來的每一場都值得全場關注,球迷們也別光噴不理性,既然問題暴露了,就看看接下來誰能真正頂住壓力,把短板變成殺招,這才是中國女籃現在最需要的“硬核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