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韓國男籃和日本男籃的兩場熱身賽把不少球迷的目光拉回了亞洲賽場,這個夏天中國男籃在西班牙熱身備戰亞洲杯,隔壁韓國和日本也沒歇著,結果讓人有點意外,被吹成“亞洲之光的日本男籃碰到全韓班,直接被打懵了,兩場熱身全敗,歸化中鋒霍金森都救不了場面,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韓國鋒線李賢重和呂俊錫這對“雙子星,合計砍下34分21籃板11助攻,把日本華裔前鋒川島悠翔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場面一度有點拉胯,亞洲籃球的格局似乎又被攪動了一下。
說到這兩位韓國鋒線球員,身高都超過兩米,硬件條件一點不虛,李賢重第二場19分12板4助,三分球6中5,外線手感直接拉滿,呂俊錫也有15分9板7助,數據全能不說,比賽里的統治力更明顯,川島悠翔作為日本隊主打的鋒線之一,完全被壓制,反觀韓國隊這兩人,一個能沖,一個能投,雖然已經有四年沒在國家隊并肩作戰,但一上來默契依舊,場上直接對日本形成碾壓,這種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幾年前的中韓亞青賽,那時候中國隊還靠著郭昊文、王泉澤拿下了勝利,彼時的韓國鋒線就已經露出苗頭,有人說他們能持球、能突破,身體素質也不輸中國球員。
但轉一圈再看中國這批同齡人,有人高開低走,有人因傷掉隊,郭昊文因為場外因素發展不如預期,王泉澤傷病纏身,幾乎退出了CBA,反倒是韓國這兩位在美國NCAA混得風生水起,沒什么緋聞,也沒大傷病,球技和自律都在線,這種經歷上的差距,有點讓人唏噓,你說巧不巧,川島悠翔和呂俊錫新賽季還要在西雅圖大學當隊友,既是競爭對手也是一起進步的伙伴,這種關系放在亞洲籃球圈里也挺罕見的。
其實日本男籃這兩年風頭很大,亞洲杯、世界杯的熱度都不低,歸化球員霍金森、渡邊雄太頻頻上熱搜,但這次韓國男籃全本土班直接打穿日本鋒線,靠的不是天賦碾壓,而是系統和執行力,李賢重首場比賽還在日本隊頭上隔人暴扣,這種畫面以前我們總覺得只有歐美球員才能做到,現在韓國人也玩得來,場面一度讓人懷疑日本這一波熱度會不會被打回原形。
問題來了,中國男籃鋒線現在能不能頂住韓國這對“雙子星,曾凡博確實是國內唯一能壓制他們的人選,但小曾現在還在恢復傷病,狀態到底能恢復到幾成不好說,更關鍵的是,曾凡博更多還是靠身體打球,持球進攻能力和組織還沒完全打開,遇到能持球、能突破、還能投籃的鋒線時,他的短板就容易被針對,尤其是對陣韓國這種執行力極高的團隊,任何一個短板都會被無限放大。
亞洲杯的分組和賽程其實挺考驗中國男籃的厚度,鋒線是最大隱患,目前這批球員里,除了曾凡博,能真正頂得住韓國鋒線沖擊的幾乎沒有,老將狀態下滑,年輕人經驗還淺,紙面實力看起來還行,但只要一遇到對方輪轉高強度逼搶,失誤率就上來了,這種情況下你讓小曾一個人扛全場也不現實,畢竟他還沒恢復到巔峰,防守端稍有松懈,對方就能連續沖擊籃下。
有意思的是,韓國隊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參加世界大賽,按理說應該實力下滑,但實際情況是,李賢重、呂俊錫在NCAA受到了更系統的訓練,反倒比同齡中國球員成長得更快,這種“留洋紅利短期內可能還看不出巨大差距,長遠來看,亞洲籃球的競爭格局可能會悄悄發生變化,日韓的新銳鋒線快速成長,中國球員的流失和傷病問題卻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單靠一兩個天賦球員是撐不起整體競爭力的。
再回頭看郭昊文和王泉澤那一批,曾經也是被寄予厚望的“黃金一代,可惜一個被場外因素拖累,一個因傷提前掉隊,這種故事在中國籃球早就不是新鮮事兒了,反觀日韓這批球員,職業規劃更清晰,傷病防控也做得更好,你說是體系問題,還是個人選擇,其實都有,但歸根結底,還是整個環境的差距,頂級對抗和系統訓練,決定了球員能走多遠。
這次韓國雙星合砍34+21+11打爆日本鋒線的表現,給中國男籃提了個醒,亞洲杯的路不會輕松,曾凡博能不能獨自壓制對方,還真不好說,球隊需要的不只是天賦,更是整體的成長和適應變化的能力,這場熱身賽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男籃鋒線的問題,也讓接下來的亞洲杯充滿懸念,球迷們想看到的不只是贏球,更是看到球隊能不能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真正成長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