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又一次躺在聚光燈下,而且這回是以最難堪的姿勢,南方周末那篇《賭徒當掮客:判決書里的假球產業鏈》直接把足壇反腐的臟水潑了個透底,9家俱樂部、足協高層、裁判、商業公司全員登場,主角陳永亮,配角于洪臣,連耐克中國的總監都沒能幸免,丟人現眼之外,更像一出荒誕劇,臺前幕后都在“擺爛,只不過有人在場上丟分,有人在場下數錢,球迷罵了十年假球,原來真不是陰謀論
說起來,陳永亮這口“飯碗端得可真不輕松,起點是中國足協常務副秘書長兼國管部部長,2023年初被查,2024年3月一錘定音,咸寧市咸安區法院判了14年,罰金220萬,理由很實在:受賄、行賄,數罪并罰,判決書里,細節一攤開,簡直比小說還魔幻,晉級與保級成了生死線,俱樂部怕降級,官員怕沒油水,裁判怕得罪人,鏈條上每個人都找準了自己的“賽道,而球迷呢,只能在看臺上“點贊回懟,場內外的較量,根本不是一回事
細究案件,最讓人咬牙切齒的就是錢的流向,9家俱樂部為保級行賄,單次或多次金額從20萬到490萬不等,關鍵場次,俱樂部總經理直接找陳永亮,陳永亮再聯絡當值裁判,要求“適當放松尺度,這操作甚至都不用藏著掖著,裁判自己都能證實,賽后收了錢,關系更鐵,下次有事再說,大家都懂這套,至于裁判評優評先,2015年前歸技術部管,后來一層層轉到陳永亮手上,誰表現好,誰能上場,誰能評先進,早就不是靠吹哨水平定的
關鍵比賽安排“自己人執法,賽后再送點現金,操作空間大得很,2018年河南建業俱樂部就是活教材,先給陳永亮送60萬現金,再安排“靠譜裁判,球隊連贏4場,順利保級,誰還敢說中國足球沒“技術含量,有時候真的不在球場上,裁判這口飯碗,端的不是規則,而是人情世故
說到商業公司,這次曝光的操作更讓人心梗,2017年6月,耐克公司足球項目總監曹洋、獵勤體育負責人葉飛擔心俱樂部降級,球員身價縮水,直接托人送陳永亮100萬,后被換成金條,這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曲線救國,商業贊助、球員身價、保級大戲,誰都不是局外人,錢到位了,比賽結果自然“順理成章,球迷看得熱血沸騰,其實臺下早就分好勝負
有些人還要問,錢從哪來,南方周末的記者都替你查好了,虛構業務合同、獎金名義、外援外教的個人所得稅,能想的套路都用上了,有的俱樂部甚至利用外援不懂免稅政策,直接扣下稅款買“假球,這操作放在國際足壇,真是聞所未聞,咱這創新能力,怎么就用在了歪門邪道上
更諷刺的是,陳永亮自己的升遷路,也不是靠本事,2015-2017年,他為謀求中超公司副總、總經理位置,反手給于洪臣行賄60萬,然后于洪臣出面打招呼,馬成全、杜兆才、陳戌源一路綠燈,陳永亮從普通干部直升領導,錢花得明明白白,官場足球,誰不服氣,誰就等著被“對噴
但說到底,這事真有解決辦法嗎,足協高層、俱樂部、裁判、商業公司,環環相扣,利益共同體,誰也不想真的把水攪渾,球迷喊了這么多年清白足球,結果發現根本沒人當回事,裁判吹得再好,場下也能被“安排,你說巧不巧,每次出事,都是球迷兜底,輸球了怪外援,贏球了夸主帥,誰會真在意幕后黑手
當然,這次判決出來,輿論一片嘩然,社交媒體上球迷直接開噴,網友調侃“假球才是中超最大看點,有人說中國足球爛透了,也有人覺得有希望,畢竟能查出這些事,總比一直爛下去強,問題是,查得了一次兩次,能保證以后不再翻車嗎,官員換了,俱樂部還是那套思路,裁判評優的“權力游戲還在繼續,球員、球迷、投資人,誰來真正為中國足球兜底
最后還是得說一句,真正喜歡足球的人,看到這些新聞只會覺得無力,比賽輸了能接受,假球輸了誰都心寒,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反腐行動,而是把整個中國足球的生態亮在了陽光下,球迷的熱情和耐心,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假如下次再有“陳永亮式的官員出現,恐怕再多的“點贊回懟都無濟于事
所以,結論不復雜,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技不如人,而是“人心不正,一場場假球、一筆筆行賄,終究會讓球迷寒心,等到那一天,恐怕連球市都得跟著“保級,誰來為中國足球的信任買單,這才是真正的“終極判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