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7月14日,知名媒體南方某末刊發了題為《官員賭徒聯手操盤:足球隊升降級的隱秘產業鏈》(下稱《產業鏈》)文章,大爆國內足壇多年前的某些內幕。這其中,原河南建業俱樂部給陳永亮送現金一事,更是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產業鏈》稱,18賽季原河南建業俱樂部給時任足協常務副秘書長陳永亮送了60萬元現金,后者安排“靠得住”的裁判吹罰比賽、球隊在裁判的“特殊照顧”下連贏4場順利保級。
為了驗證事實,本人查找了相關資料。18賽季第25輪結束之后,建業積22分排名倒數第二,僅比墊底的貴州恒豐多4分,比倒數第三的重慶斯威少2分,堪稱深陷保級泥潭。
但從第26輪至第29輪,建業分別以2-0富力、2-0國安、2-0申花、4-0恒豐,豪取4連勝,積分也來到34分而提前一輪成功保級。最后一輪,建業雖然0-4蘇寧,但早已鐵定降級的恒豐1-0重慶積24,亞泰0-2一方積32分,雙雙降級。值得注意的是,這波4連勝是建業賽季唯一的一次,此前最多2連勝。
18賽季第27輪建業2-0國安賽后球員謝場
有好事的球迷更有心,找到了7年前那4場比賽的主裁判,他們分別是沈姓、馬姓(疑似洋哨)、張姓、王姓。這其中,沈姓和張姓兩名國際裁判目前仍活躍在中超賽場上,有人甚至前段時間曾短暫“留洋”。
《產業鏈》披露,為了保級,先后有9家俱樂部向陳永亮行賄,單次或多次行賄金額從20萬元至490萬元不等。文章還有一句幾乎是“文眼”的描述:當俱樂部聯賽成績不佳、保級形勢危急時,俱樂部總經理會直接聯系陳永亮。拿了別人的好處之后,陳永亮直接聯系當值裁判員,“要求其在比賽中‘適當放松’判罰尺度”,最終達到“投桃報李”的目的。
當然,陳永亮也是聰明人,他不會做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事情。為了維持與裁判員的“良好關系”,他(包括于洪臣等人)甚至想到了調整裁判評優、評先的權力結構等辦法,從“源頭”上建立關系,可謂殘精竭慮。
前中超公司賽事運行總監孫某稱,2015年之前,裁判評優、評先工作是由足協技術部負責。陳永亮擔任中超公司副總經理后,將這一職權劃轉至中超公司;2018年又移交到聯賽部。具體流程則是先由中超公司業務部門簽字,再報公司負責人審核,最后由足協領導簽字批準。整個過程,陳永亮這個角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18賽季第29輪建業4-0恒豐賽后球隊在更衣室慶祝
關鍵是,《產業鏈》還有一小段精彩的描述:建立了“關系網”、有了操作空間之后,陳永亮有時會向技術部裁判辦提出選派裁判的要求,“在關鍵比賽中安排與自己私交好的裁判操縱比賽”、“賽后他也會根據情況給裁判送錢”。
這種做法,大概類似于古代的論功行賞。誰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更合其意,錢就多給些;誰要是一不小心忘了“使命”、令其擔驚受怕,錢可能就少一些、甚至會提出批評,并再三叮囑這些裁判“今后改正”、“不能重犯”之類。
當然,裁判的做法也非?!奥殬I”,多數時候不會明著來,而是手法極為巧妙,甚至可以說是做得滴水不漏。比如有經驗的裁判接到幫助某隊獲勝的任務時,會采取關鍵判罰偏向該隊、不重要的判罰偏向對方,“這樣看起來整場比賽很公正”,也增加了查處的難度。有圈內人士指出,最終判定裁判員收錢“引導”比賽走向,通常是在被抓后由當事人自己供出。
對此,某知名媒體人點評道:上述4場比賽并沒有看到什么紅卡、點球等現象,并且建業與申花之戰,裁判員還給了后者點球,只是球員踢飛了。由此他聯想到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如果裁判員可以不通過紅牌、點球等可以改變比賽局勢的方法,就能讓一場比賽定輸贏,那才細思極恐。
扯這么多廢話,本文想表達的意思是,陳永亮等人固然因其違法違紀行為得到了應有的處理。但讓人好奇的是,這么多年了,那些涉事裁判員為什么卻穩如泰山、至今仍仿佛什么事也沒有一般,甚至依然是今天中超賽場上炙手可熱的執法者。
(今日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是來自今日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