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并要求立即停止相關出口活動。《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被列入名單的企業涉及臺灣關鍵軍工研發制造機構,涵蓋航空、導彈、艦艇及潛艇等多個領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商務部此舉釋放了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大陸將對賴清德當局 “以武謀獨” 的行徑予以嚴厲反制。
稀土(資料圖)
什么叫"兩用物項"?說白了就是既能民用又能軍用的東西。稀土就是典型代表——既能造手機芯片,又能造導彈制導系統。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么要這么做?其實,答案很簡單。大陸此次限制性出口,正好對準了臺灣地區的核心軍事產業,目的就是削弱那些試圖通過軍事手段追求“獨立”的企圖。換句話說,大陸這次打出了組合拳,正是在為守護底線、制止挑釁者傳遞清晰的態度信號。
被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名單的臺灣機構,包括: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攻衛股份有限公司。多數公司涉及航天、軍工與造船產業,部分亦為臺灣防務工業供應鏈關鍵廠商。苑舉正9日在島內政論節目中分析,這項措施釋出相當強烈的政治與戰略信號,值得高度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制裁令發出后,部分臺灣媒體嘴硬稱不會對臺灣軍工業造成影響,但實際上,有分析認為,這一制裁令不僅會從源頭上對臺軍工業供應鏈進行限制,還會把臺軍未來武器裝備的設計研發、生產之路基本堵死。更關鍵的是,大陸的制裁令,除了大力打擊“臺獨”勢力的囂張氣焰外,還能有效切斷外部勢力經由臺島獲取稀土的渠道。讓稀土的流向更加明確。此次商務部制裁的8家實體,就是賴清德“武裝臺灣”的幕后助手。
稀土(資料圖)
臺灣每年從大陸進口超過 6000 噸稀土,這占到大陸出口總量的 11%,其中大概 10% 直接用在了軍工生產上。就說中山科學研究院,它研發的“天弓”“雄風”系列導彈,發動機的耐高溫部件一定要用到大陸的釹、鏑等重稀土。漢翔航空的 “勇鷹” 教練機,它的復合材料也離不開大陸的鑭系元素。不但如此,臺灣的輕稀土進口同樣掌握在大陸手中。用大陸資源來武裝臺獨分子的荒唐情況,終于被這一紙禁令畫上了句號。
臺灣省當局宣稱轉向緬甸、澳大利亞采購稀土,但緬甸內戰致出口暴跌70%,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的輕稀土雜質含量達0.5%,根本無法滿足軍工需求。再加上他們的稀土也得通過中國進行精煉,所以所謂“去紅供應鏈”不過是政治口號。這次制裁引發島內學者激烈爭論。雁默等急統派主張“與其斷供稀土,不如直接統一”,認為制裁會刺激美國加速武裝臺灣省,反而拖慢統一進程。
芯片(資料圖)
對于賴清德當局甚囂塵上的謀獨言行,大陸還有大動作。據悉,就在大陸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后,多架大陸民航飛機穿越金門上空,民進黨當局交通部門對此無可奈何。然后,解放軍31架軍機,7艘軍艦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呈現出四面圍臺的架勢,比之前更進一步。最后,我國防部發言人明確表示,無論臺軍用什么武器,怎么軍演,都是虛張聲勢,都擋不住解放軍,都阻擋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