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伴隨著印度外長蘇杰生開啟為期三天的新加坡和中國之行。
讓中印再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畢竟,這可是印度外長時隔五年之后,再次訪華。
在2020年,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爆發之后,中印雙邊高層交流陷入停滯,外長級別的互動也僅限于在多邊場合下的短暫接觸。
直到去年開始,中印高層的互動才變得越來越頻繁。
此次訪華自然會給中印關系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此前在蘇杰生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印度是中國最大的鄰居,希望和中國保持穩定的關系”。
【蘇杰生時隔五年,再度出訪中國】
再加上去年十月,中印高層在喀山金磚峰會期間舉行會晤,代表著中印關系開始重啟。
如今雙邊關系不斷改善,陸續恢復了中印邊界問題對話機制。
今年六月,印度防長與國家安全顧問訪華,出席上合組織防長會議。
意味著印度開始積極推動中印雙邊關系回暖。
畢竟,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中印兩國山水相連,文化交融,在歷史、文化和民族等各個方面也存在很多共同之處。
在貿易領域,中國連續多年是印度的最大貿易伙伴。
去年,中印貿易額高達1384.78億美元。
印度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已經十分顯著,沒有中國供應鏈,印度想要復興制造業就是幻想。
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核發印赴華簽證7萬件,同比增長了15%。
可以看得出來,中印作為全球兩大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再加上特朗普再度上臺之后,莫迪多次嘗試對美國示好,希望美印關系可以延續此前的積極狀態。
還高調宣布2030年,美印將會聯手沖擊5000億美元的貿易額。
結果伴隨著印巴交火,印度宣布停火之后,特朗普卻表示這一切是“自己促成”的,這可是讓莫迪很不滿。
因為莫迪和特朗普都是“贏學派”,均需要制造所謂的“贏場面”,莫迪自然不允許特朗普和自己搶功勞。
除此之外,真正讓印度改變對華態度的原因,就是美國肆意征收關稅。
從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之后,印度是最早一批與美國開啟談判的國家之一,原本以為美國會對印度大開方便之門。
結果雙方的會談并不順利。
【蘇杰生時隔五年,再度出訪中國】
尤其是特朗普宣布對鋼鐵和鋁加征關稅之后,印度向WTO針對美國加征關稅一事提起訴訟。
之所以印度寸步不讓,就是因為看似不起眼的幾個百分點,如果落實到印度的經濟鏈條上,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
印度制造業必然會受到重創。
印度的工廠,特別是電子、汽車零部件等行業,長期依賴從美國進口精密部件。
一旦關稅上漲,這些進口零部件的成本就會飆升。
然后就會推高印度整體的生產成本。
印度企業的老板們已經開始抱怨,原本有10個點利潤的訂單,如今就算是倒貼3個點都接不到。
而中國同類產品價格要比印度低15%左右,印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力可言。
按照印度工商聯合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有200萬名印度人因為美國征稅、成本暴漲、接不到訂單而失業。
與此同時,印度超市中的美國進口嬰兒奶粉的價格,上漲了30%。
很多印度普通家庭,不得不選擇采購本地奶粉。
就連印度電商平臺上的蘋果手機報價,都要比去年貴了足足5000盧比。
對此,印度工業界的大佬們給印度政府寫了一份聯名信,他們在信中直接表示“繼續和中國僵持不下,明年大選,莫迪至少會丟掉500萬張選票”。
這些工業界人士很清楚,中印貿易額此前突破了130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
【印度制造業,受到美國關稅影響】
如果能和中國恢復合作,印度的紡織業、醫藥業等優勢產業,至少可以多出300萬個就業崗位。
更別提美國和印度,在地緣利益上也有分歧。
比如說在俄烏沖突中,印度選擇中立,拒絕配合西方制裁俄羅斯。
同時印度從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并沒有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
再比如說,美印在中東問題上也有分歧,莫迪政府雖然公開譴責哈馬斯,但是為了維持印度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印度一直避免過度卷入美國的中東政策之中。
同時,印度雖然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成員之一,但印度在軍事裝備上還是以俄制裝備為主。
代表著美印關系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牢靠,而是極為脆弱。
此次蘇杰生時隔五年再次訪華,代表著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能要面臨破產的情況。
畢竟,此次蘇杰生訪華也是有備而來的,帶著兩份清單。
一是希望中國能放寬對印度原料藥的進口限制。
原因很簡單,印度的醫藥產業高度依賴中國的原料藥供應。
二是希望重啟中印邊境多個貿易口岸,這些口岸的關閉對于印度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
印度需要用邊境問題的降溫,換取經濟上的喘息空間。
這也代表著中印邊境問題將會迎來重大突破,這很有可能是莫迪的意思。
這不是蘇杰生一個人就能拍板的。
也可以視為,這是莫迪對華妥協了。
印度作為快速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一直將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視為國家優先議程。
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可以為印度創造最大化獲取投資、技術和市場的機會條件。
此次蘇杰生時隔五年訪華,不僅代表著印度迫切需要中國的投資和市場,同時也渴望獲取美國及其盟友的高新技術和戰略投資。
【蘇杰生訪華,中印關系有望回暖】
只不過如今的美國已經是泥菩薩過河,怎么可能給予印度投資和技術?
這樣一來,此次蘇杰生訪華,不僅是印度堅持戰略自主發展對華關系的務實態度。
也是中印關系有望回暖的標志。
至于能否回暖,我們還要進一步觀望,還需要聽其言、觀其行。
這對于美國而言,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印太戰略面臨破產的風險,不僅會影響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部署。
也會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
總而言之,此次蘇杰生出訪中國,對中印雙方是一件好事,但是對美國而言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也就是說,印度此舉很有可能會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
看到這,估計美國人的鼻子可能又要被氣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