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黃金和美元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硬通貨。
在通脹魅影顯現的今天,很多中產習慣于將它們當成城堡或“護城河”,用以抵御未來某一天突然竄出的黑天鵝。
尤其是,當委內瑞拉、津巴布韋之類的國家人人成為“億萬富翁”,鈔票不如衛生紙值錢的時候,我們的中產在腦子里默默檢點了一下自己兌換的美元、購買的金器,如魯迅所寫的,“摸一摸腰間硬硬的還在”,焦慮感頓時蒸發了不少。
他們沒有能力或沒有機會遷居別國,也不愿像底層一樣在大變局到來時束手無策、坐以待斃,美元與黃金——他們親切地稱之為綠紙和黃魚——就成了拱衛靜好歲月的最后防線。
但我認為他們應該懂一點歷史。
01
民國時,有一種貨幣叫法幣。
它幾乎就是通貨膨脹的代名詞。記得當年上初中時,就在歷史課本里讀到了這樣的數據——100元法幣,1937年可買兩頭大牛,1938年可買一頭大牛一頭小牛,1941年買一頭豬,1942年買一條火腿,1945年買一條魚,1946年買一個蛋,1947年買一只煤球,1948年買4粒大米……這樣的貶值速度,已經脫離了地心引力。
與此相對應,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1946年9月外匯牌價:1美金=3000元法幣;1947年2月牌價:1美金=1萬元法幣;1947年5月牌價:1美金=3萬元法幣?!?到了后來,10億法幣與3400美元價值相當。
搶購黃金美元于是成為必然。許多軍官把領到的軍餉暫不下發,運到上海搶黃金美鈔,各大派系為了爭奪交通工具,還大打出手,連中航的飛機也被用來運金。在民間,不僅僅是巨商大賈,但凡有點家底的,保衛財產的唯一途徑,就是偷偷儲藏黃金與美元。
當時,全國各地的金價普遍高于上海。以1947年2月11日的金價為例,上海最高為734萬元1條,北平為860萬元,南京為930萬元,武漢為950萬元,廣州為1100萬元。于是,全國各地的資金紛紛流向上海搶購黃金。上海黃金庫存很快見底,這種情況下,1947年2月16日,行政院發布《經濟緊急措施方案》,實施黃金管制,禁止黃金買賣。并組成經濟監察團,對商民持有的黃金美鈔加以充公或按市價兌換。
隨著形勢的進一步惡化,1948年8月20日,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主要內容我照錄好了——1,發行金圓券取代法幣,金圓券1元折合法幣300萬元,舊有法幣須在11月20日前兌換為金圓券。2,禁止黃金、白銀和外幣的流通、買賣或持有,所有個人和法人擁有的黃金、白銀和外幣,應于9月30日前兌換為金圓券,凡違反規定者一律沒收并予懲處。3,存于國外的所有外匯資產,凡超過3000美元者,應于12月31日前申報登記,除保留部分用于日常生活外,均應移存于中央銀行或其委托銀行,未經核準不得動用,違反者處7年以下徒刑并處罰金,沒收其外匯資產。4,嚴格管制物價,以8月19日價格為準,不得議價,實施倉庫檢查并登記,從嚴懲處囤積居奇者。同時規定,金圓券200元兌黃金1兩,3元兌白銀1兩,2元兌銀幣1元,4元兌美元1元。
其要點有二,一是廢鈔,二是強令私人交出黃金與美元。金圓券的結局就不用多說了,許多人一輩子的積蓄由此化為烏有。他們企圖用黃金與美元為自己披一層護身盔甲,可在摧枯拉朽的權力面前,這樣的小算盤是如此不堪一擊。
不過,那時候還沒有人臉識別,沒有覆蓋一切的大數據,估計仍有不少漏網之魚。我記得的一個細節是,一位龍姓臺灣女作家在書中寫道,當年她的母親隨著人群逃到臺灣后,就是用兩根金條換來了一個賣菜的攤位,以此在那座孤島上站穩了腳跟。
02
再說一個近一點的例子。
說“近”,不僅僅是時間近,就發生在三年前;也包括位置近,就在我們的隔壁,印度。
2016年11月8日晚上9點,印度總理莫迪突然向全國宣布,為打擊腐敗,決定廢除當時面額為500及1000的盧比,同時發行新的500盧比和2000盧比面值的鈔票?!?/p>
這條消息立刻震動了全世界,成為當天全球媒體的頭條新聞。
該計劃的大意是,給予民眾50天的期限,在期限內將面值為500盧比和1000盧比的紙幣交給銀行,換取新紙幣。過了最后期限,民眾手中持有的舊紙幣就成廢紙了。
這種出乎意料的決定讓印度陷入了動蕩。
隔天印度民眾便早早來到銀行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待換取新紙幣。但是每個民眾每天最多只能換4000盧比,超過這個限額則需要向稅務官員申報。當然囤積貨幣的富人很快找到了將舊鈔票換成新鈔票的辦法,那就是雇傭大批民眾去各大銀行排隊換錢。
鈔票說廢除就廢除,再次放大了黃金的王者光芒。印度人對黃金的特殊愛好,相對中國人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民間的黃金持有總量接近兩萬噸,為世界之最。廢鈔令讓更多人將目光投向了黃金。
但你能想到的,政府早就想到了。一個月后,印度政府再次放出讓世界震驚的大招,“沒收”民間黃金。據稱印度頒布了如下法令:已婚婦女可以保留500克以內的黃金,未婚的婦女允許保留250克黃金,男性只能保存100克以內的黃金。祖傳的珠寶不受限制。
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幾乎超出了人們對一個現代文明國家的基本認知。騰訊新聞有一個“較真”欄目,里面一篇文章說到,針對那種“超出限額以外的黃金都將被列為非法持有”的傳聞,印度財政部長賈特里進行了澄清,“任何人只要證明黃金、珠寶、首飾有可以解釋的收入來源,包括繼承所得,那么持有這些黃金珠寶都不存在上限?!?/p>
我沒有能力對印度這種雷厲風行的做法進行價值評價,我知道的只是,不管怎樣,廢鈔是真的,政府盯上了民眾的黃金也是真的。
或許,我們對印度的相關報道與傳聞有夸大甚至扭曲的成分,但允許這種夸大甚至扭曲存在,本身就耐人尋味。
交出你的黃金和美元。
很多東西,并不如你所理解的那樣,一定屬于你。它也許只是暫時寄存在你這里。在龐然大物般的時代面前,個體實在太渺小了。
面對這個看不清的世界,也許,積極養生、練好身體才是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