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蘇杰生于2025年7月中旬時隔五年首次訪華,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并同期與中方舉行多場雙邊會談,受到了各界關注。
訪問期間,蘇杰生對當前中印關系做出了積極評價,強調雙方應保持溝通,追求互利共贏,且稱中印是發展伙伴而非競爭對手。本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外交互動,可誰能想到,后續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
蘇杰生剛結束訪華行程,莫迪政府這邊就有新動作了,主動對外放話說,不排除重啟中俄印合作機制。這消息一出來,大家都在猜,印度這態度怎么就轉變這么突然?原因主要是有兩個關鍵因素在推動。
經濟壓力下的戰略調整
印度此次態度轉變的首要動因來自經濟層面。印度現在面臨著來自美國加征關稅的巨大壓力,美印之間就關稅問題一直沒能談攏,按照特朗普以往的行事風格,對印度征收的關稅恐怕不會低。
一旦高關稅落地,印度經濟將遭受沉重打擊。如果想緩解這一困境,印度必須盡快尋找新的經濟合作機會,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自然成為印度重點爭取的合作伙伴。
早在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的時候,印度媒體就很快察覺到問題很嚴重,建議莫迪政府和中國加強合作。現在,中印關系正在慢慢緩和,印度也放寬了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對雙方來說,加強合作確實能讓彼此都受益,中印關系的緩和成為必然選擇。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國打算對俄羅斯實施二級制裁。國際上,特朗普為了給普京施壓,打算對俄羅斯實施二級制裁,直白點說,就是誰跟俄羅斯進行石油貿易,誰就會被美國加征高額關稅。
美國的確沒點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印作為俄羅斯石油的兩大進口國,必然首當其沖。面對美國這種霸道行徑,印度態度十分堅決,強烈譴責美國的 “雙標” 行為。
因為美西方國家自己都沒中斷與俄羅斯的貿易,卻要求中印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這不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為應對這一局面,印度想到了重啟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這招,試圖以此作為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精明的算計可能適得其反
不過,我們常說不要看一個人怎么說,要看他怎么做。印度雖然表態強硬,可真要落實到行動上,情況就有些微妙了。
在美國放出可能對俄羅斯發起二級制裁風聲后,莫迪政府開始給自己留后路,宣布會調整石油采購策略,除了繼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還計劃加大從伊朗、伊拉克以及阿聯酋等國的進口力度。
印度這么做應該是有著一箭雙雕的打算。其一,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美國的要求,避免徹底得罪美西方國家,這樣印度就能繼續維持與美國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其二,印度也沒完全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系,在石油貿易減少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強其他層面合作,穩住俄印關系。印度也知道,自己對美國和俄羅斯來說有一定用處,只要做事別太過分,就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但莫迪政府這看似精明的算盤,可能要落空了。特朗普可不是好糊弄的,前段時間,美國就明確警告印度,讓其遠離金磚國家相關事務。可印度沒當回事,依舊高規格參加金磚峰會,積極參與上合組織外長會。
與此同時,印度又加入了美國主導的 “稀土聯盟”,試圖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如今,在對俄石油制裁問題上,印度又耍起小聰明,特朗普怎么可能輕易放過。
可以預見,美國很可能會在其他領域對印度施壓,逼莫迪政府做出二選一的艱難抉擇。
對印度來說,當下局勢復雜多變,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接下來,俄烏沖突能否在規定時間內達成停戰協議,至關重要。而
印度此時急于在石油問題上與俄羅斯劃清界限,這種做法難免讓人覺得其立場不夠堅定,作為合作伙伴靠不住。莫迪政府如果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忽視長遠發展,最后很可能因小失大,在大國博弈中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