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7月15日訊 7月11日,清華大學行健書院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簽約儀式暨清華大學赴邛社會實踐支隊座談會在邛崍羊安新城科創(chuàng)中心成功舉行。此次活動標志著邛崍市與清華大學在人才共育、智力引進方面開啟了校地合作新篇章。
校地攜手:契合需求的“雙向奔赴”。邛崍市在建設“市域副中心城市”、邁向“千億級產業(yè)集群”的征程中,亟待破解高端人才短缺、智能化轉型瓶頸、生態(tài)價值高效轉化等關鍵難題。清華大學始終堅持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強調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擔當責任,能夠依托深厚的校地合作經驗,為邛崍發(fā)展現實需求提供智力支持。此次合作既是地方發(fā)展的現實需求,也是高校服務社會的責任體現。
青年智慧:賦能產業(yè)升級與成長成才。在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中,清華大學“清崍知行”支隊深入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飲料、電纜等多類型企業(yè),走進車間、基地和研發(fā)中心,圍繞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工藝、產業(yè)鏈配套、人才引進等方向與一線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現場記錄企業(yè)在技術升級、人才引育、市場拓展中的堵點、難點,形成“問題清單”。在實踐之外,支隊深入邛崍校園課堂,在邛崍一中等4所中學開展主題宣講,與2000余名高中生分享學習方法、專業(yè)選擇與生涯規(guī)劃;支隊還在50余本課外讀物扉頁寫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等寄語,用書香與真情鼓勵邛崍市少先隊員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長期目標:打造校地合作標桿。本次社會實踐僅僅只是一個起點,為建立長效機制、打造校地合作標桿,雙方將以“三個一”(即一份問題清單、一條人才通道、一份政策建議)為預期目標,以社會實踐基地為紐帶,常態(tài)化開展產業(yè)調研、技術問診和教育幫扶,為地方產業(yè)升級提供“清華方案”,為邛崍市“十五五”規(guī)劃編制和國家新型工業(yè)化戰(zhàn)略實施貢獻青年智慧。
(來源:邛崍市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