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把醫美作為“高考獎勵”
唐傳艷(醫生)
高考后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有些高中畢業生做醫美手術并非自主選擇,而是家長將其作為對孩子的“高考獎勵”;部分家長不僅主動為孩子預約手術,而且在社交平臺分享經驗,將做醫美手術包裝成邁向社會的必備投資。這種現象是“顏值即競爭力”的觀念在作祟,也反映了家長在面對孩子醫美問題時的失守。
一些看似完美的醫美項目暗藏多重健康風險。比如,注射類、光電類治療雖然被稱為“輕醫美”,但血管栓塞導致失明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線雕技術引發的神經損傷更可能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礙。此外,有些青少年的皮膚彈性與代謝能力尚未穩定,過早進行填充注射容易引發后續修復難題。醫美服務屬于醫療行為,其風險不因“微創”而消失,較大美容整形項目對青少年的風險往往更大。
另外,把醫美作為“高考獎勵”,還會扭曲青少年的價值觀。青少年本應通過知識積累與人格完善來建立自信,若過早依賴醫療手段改造容貌,容易形成“身體可以隨意修改”等錯誤認知,甚至誘發攀比等心理。這種錯誤導向可能催生“外貌至上”等畸形認知,在青少年心理層面造成不良影響。
多舉措給“醫美熱”降降溫
丁家發(職員)
當下,各地不少醫院皮膚科、整形美容門診里,多了很多高中畢業生的身影。社交平臺上,關于“高中畢業生如何微整形”的話題引發關注。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執業醫師對就醫者實施治療前,必須向就醫者本人或親屬書面告知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醫療風險和注意事項等,并取得就醫者本人或監護人的簽字同意。然而,在暴利的誘惑下,非法醫美屢禁不止,并且呈現出場所隱蔽、流動性大等特點,嚴重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由于正規機構的醫美整形手術費用較高,一些家長貪圖便宜或心存僥幸,便帶著孩子在一些生活美容機構接受激光美容等醫療美容服務,進一步增大了醫美整形的風險。
針對高考后“醫美熱”現象,有必要采取多種舉措降溫。其一,家長要引導高中畢業生理性看待自己的容貌,除非有先天性缺陷等原因,否則不輕易支持孩子進行醫美整形。其二,明確整形機構的法律責任,對于違法違規給高中畢業生整形的行為,依法嚴厲處罰。其三,嚴厲打擊和取締非法行醫和無資質的黑醫美整形機構,防止其游離于監管之外危害孩子健康。
多方合力重塑健康審美生態
舒愛民(公職人員)
在高考后“醫美熱”看似光鮮的潮流背后,潛藏著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威脅,也折射出部分人審美價值觀的扭曲。面對這一現象,應當認識到,與其盲目追求外貌的“完美”,不如引導青少年在人生新起點上提升內在素質。
這場熱潮背后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審美價值觀的異化。當社會將“美”簡化為可交易的工具,青少年便容易將自我價值與外貌綁定,產生容貌焦慮。真正的美應是心靈與個性的綻放,而非流水線上的“網紅臉”。
扭轉這一局面,需要多方合力重塑健康的審美生態。家長應摒棄“外貌投資”的功利思維,引導孩子形成關于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正確認知。學校與教育機構應加強美育,讓學生理解多元審美的價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對于高考后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的莘莘學子而言,與其通過醫美手術追求所謂的“驚艷亮相”,不如在大學的廣闊天地中開闊視野、錘煉能力。當他們學會接納自我、提升素質,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將遠比外在修飾更持久、更閃耀。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編輯: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