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臺灣南投縣議員陳玉玲罷免案正式進入收官階段。根據中選會公布的最新數據,罷免同意票為12,160票,不同意票為5,867票,同意與不同意票相差6,293票。
乍看之下,罷免似乎“十拿九穩”。然而,臺灣當前罷免制度的關鍵門檻是同意票需達到登記選民總數的25%。南投縣57,207名登記選民,25%即為14,302票。
按照這一機制,雖有多數同意票,但未達門檻,罷免案宣告失敗。民進黨原本看好罷免案,結果卻以“高票落空”收場,藍營主席朱立倫雖全力催票,最終依然依賴選民冷感“涉險過關”。
藍綠動員的策略與困境
臺灣自2016年修法降低罷免門檻以來,島內政黨更頻繁地將罷免作為政治工具。6月,“罷免案發起數”攀升至歷史新高,藍綠雙方均試圖以罷免撬動地方政局。
國民黨在陳玉玲罷免案前期反應遲緩,直到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才開始加大宣傳力度。朱立倫親自下場,帶動藍營多位民代召開動員大會,臺北“民意保衛戰”成為核心口號。島內媒體追蹤報道藍營多場宣講、集會,反罷免聲勢一度有拉升,但終究難以激發基層選民的積極性。
民進黨同樣高度重視罷免案。賴清德團隊在南投縣罷免案前,頻繁派出民進黨籍“立委”下鄉拉票。黨內高層將罷免案視為對藍營的壓力測試。
罷免投票前一天,島內多地民進黨支持者在社交平臺上發起“罷免動員令”。然而,實際投票日,選民出席率并未明顯提升。臺灣“聯合報”調查顯示,6月島內罷免案平均投票率不到31%,遠低于2020年罷免高峰期的42%。
罷免案中的選民行為與結構性障礙
南投縣罷免案不僅是藍綠對抗的縮影,也反映出臺灣社會整體對罷免政治的冷漠。6月,臺灣“遠見”雜志發布選民參與調查,指出島內罷免案的參與意愿創下新低。
調研中,62%的受訪者表示對罷免案“沒有興趣”,僅有17%的人表示“會積極投票”。原因主要集中在“罷免案程序復雜”、“成效不明顯”、“罷免背后多為政黨斗爭”等。
南投縣作為藍營傳統票倉,罷免案同意票大幅領先,但仍因未達25%門檻而失敗。臺灣罷免法設定高門檻,雖然防止了惡意罷免,卻也讓合法罷免變得難以實現。
島內專家分析,實際罷免案通過率近十年來不足8%。以2024年云林縣議員罷免案為例,同意票數雖領先,但最后同樣“高票落空”。陳玉玲案再次驗證了這一結構性障礙。
藍綠博弈下的制度效應
國民黨本輪罷免案的被動局面,與近年來其組織動員能力下滑密切相關。6月,“中國時報”公布最新政黨支持度調查,國民黨支持率為23.7%,較2024年下降2.4個百分點。
黨內普遍擔憂基層組織松散、動員力不如民進黨。罷免案初期,藍營未能及時響應,直到罷免案推進后半段,朱立倫才親自出面,試圖提升反罷免投票率。島內媒體形容國民黨“靠天吃飯”,動員靠高門檻與選民冷感“硬撐”。
藍營動員的疲軟反映在多場罷免案上。朱立倫設定7月26日為“民意保衛戰”,發動臺北、南投等地的藍營網絡與基層組織。
盡管活動頻繁,成效卻受限于社會整體對罷免案的冷淡。國民黨內部分析,視覺疲勞、議題重復、選民對政治斗爭厭倦,是罷免案動員不力的主要原因。
民進黨方面,罷免案本有意通過連續“攻勢”制造藍營危機感。賴清德團隊以南投縣罷免案為試點,計劃后續在中南部、北臺灣多個藍營據點發起“大罷免”行動。
實際操作中,民進黨遭遇同樣困境。臺灣“TVBS”7月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支持者中僅有28%愿意積極參與罷免投票。罷免案推進難度超出預期,賴清德的“大罷免”布局陷入僵局。
島內分析人士認為,罷免門檻的高設定與選民政治參與度低下,使民進黨罷免攻勢難以突破,賴清德“高興太早”。
選民參與的斷層與罷免機制風險
臺灣社會對罷免案的熱度持續下滑。6月,“臺灣政治參與觀察”項目發布的報告指出,島內20-40歲青年群體對罷免案最為冷淡,參與意愿不足12%。
報告分析,青年選民普遍認為藍綠政黨罷免案更像“口水戰”,缺乏實質民生關聯。南投縣罷免案投票日,縣內多所高校和工廠區投票率低于20%,遠低于縣區平均水平。
罷免案制度設計初衷在于“民眾對民意代表的最后監督權”,但在現實中,罷免案經常演變為政黨互斗工具。
臺灣法學界專家呼吁,在“高門檻+低參與”的雙重影響下,罷免案很難真正反映民意。年初,立法院曾有“適度下調罷免門檻”的修法提案,但因藍綠兩黨各懷心思,最終未能通過。
第二季度,臺灣中南部與北部多個縣市出現罷免案潮流。臺中市一名議員因涉“利益輸送”被提案罷免,投票率僅有27%,同意票雖領先依舊未能過關。
高雄市議會一名藍營議員同樣遭遇罷免,過程激烈,最終以同意票未達門檻而失敗。全臺罷免案通過率持續走低,臺灣地區“罷免案高票落空”已成常態。
罷免案背后,臺媒密集報道藍綠兩黨“互罷互打”不斷,選民卻用腳投票。上半年,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等地罷免案實際投票率普遍低于30%。臺灣社會觀察人士認為,罷免案的失敗并非個案,而是選民對政黨操作的集體冷感。
罷免案對兩黨策略調整的實際影響
民進黨在罷免案中受挫,黨內高層展開檢討。賴清德召開黨內會議,要求加強基層聯系,避免罷免案成為黨內“空轉”。
黨務部門啟動新一輪選民動員計劃,但多項民調顯示,民進黨支持者對罷免案熱情難以提升。罷免案未能撼動藍營基本盤,反而讓黨內士氣受損。島內分析認為,民進黨“大罷免”目標難以達成,選戰策略需回歸實際民生議題。
參考資料:
海峽導報:2025-07-14 07:03:朱立倫為臺北5名藍營民代催票,喊話讓柯建銘取代韓國瑜的夢想破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