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人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發生什么。
越擔心發生的事情,往往就會成真,躲也躲不掉,而你一旦對此產生恐懼的心理,那么,你就會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自己被自己嚇死。
千年前戰國時期道家著作《列子》有這樣一則寓言;
杞國有一人,日夜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卻沒有安全居住的地方,為此是茶飯不思;
后來有人勸他,天是氣體積聚的,日月星辰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人,地不過是土塊,所以不必憂心,他這才放心。
現實生活中,太多人對未知的東西產生恐懼,而當猜想成真,恐懼程度就會翻倍,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那究竟要怎么做才不會害怕任何人和事呢?記住這三句話,能幫你干掉90%普通人!
一、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
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既然會發生,那就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無論這件事的結果是好是壞,都不要消極對待。
正如海倫·凱勒所說“當面對陽光,陰影就在我們身后”;
反之,若背對著陽光,你看到的就是陰影,也就是你心中的恐懼。
就像前段時間,我刷視頻看見一位博主介紹了一位抗癌英雄;
這位抗癌英雄名叫廖澤美,已經90多歲了,她自1980年檢查出癌癥開始后陸續檢查出五種癌癥;
并且她除了要忍受癌癥帶來的痛苦,還要面對腦梗、心臟病的雙重挑戰;
即便身體狀況糟糕透了,她每天還是樂呵呵的,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還在醫院里過了一次生日,她面對疾病的樂觀是很多人都無法企及的。
過生日那天,她在病房里跟護士說:“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這是我第一次過生日,真的是第一次!”
她笑得樂呵呵的,作為觀眾的我們,既心酸又開心,開心她有如此樂觀的心態,希望她能戰勝癌癥。
廖澤美奶奶經過治療已經基本康復,在康復后她還主動參加了許多健康類的活動,給他人分享自己的抗癌經驗,希望能幫助別人抗癌成功。
再不濟,她也能激勵他人抗癌,鼓舞所有正在面臨癌癥病魔的人。
之后她的事跡傳開后,人人紛紛稱贊她為“抗癌斗士”。
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總是用消極的心態揣測任何人和事,否則,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正在一點點吞噬你。
二、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
有的人深陷焦慮、抑郁的泥淖,原因就是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導致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受其限制;
每天過的小心翼翼,害怕出錯鬧笑話,可你越是這般小心,越容易出糗。
這類人總誤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仿佛一舉一動都在他人的顯微鏡下被審視;
實際上沒什么人在意你是怎樣的,就像你走在街上,你也不會刻意記路人說什么,或者衣服有沒有很臟等細節。
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曾說:“太陽也不過是一顆晨星。”
連銀河系最耀眼的存在,也不過是宇宙中非常不起眼的恒星罷了,我們又何需向萬物證明自己,亦或是活成他人眼中的“完美標本”?
我們要學會將目光從“他人如何看我”轉向“我如何看待自己”,專注提升內在,不去迎合任何人,勇敢做真實的自己。
三、變化是生活中的常態
世事本無常,一切皆塵埃,變化是生活中的常態,可有些人就會因“變化”而恐懼、抑郁;
但是這種情緒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復雜的心理防御狀態;
當生活出現變動,本能的反應就是害怕,而人越是害怕,越容易出現變動,形成了惡性循環。
面對這種情況,作家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
“暴風雨結束后,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變化”能讓我們快速成長,擁有更強的自我保護能力,所以,不必恐懼變化,你要將其視為尋常小事,允許其存在,但不要受其影響;
然后,你要不斷提高心理素質,這樣你就會成為強者,不再為“變化”所累。
當然,接受“變化”不代表逆來順受,或者擺爛,你要像高山一般,任清風拂過;
世上本就沒有“好”“壞”標準,看似變化帶來壞的結果,但你怎知不會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結果呢?
當你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認為自己很重要,明白變化是生活中的常態,你就已經干掉了90%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