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軍在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法院走訪調研 圖片由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提供
青海法治報·法眼記者 郭佳 通訊員 鐘雅瓊
為深入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夯實基層司法根基,推動新時代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澤軍一行踏上基層人民法庭走訪之路。從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到湟中區,再從西寧市城中區至城東區,腳步所及之處,皆是司法為民的前沿陣地。
此次走訪,既深入調解現場體察矛盾糾紛化解的溫度,也聚焦審判執行探尋司法實踐的精度,更通過與基層干警的深度交流,精準把握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實地調研指導的方式,為基層人民法院錨定方向、凝聚力量,讓司法的光芒照亮民生每一個角落。
鏡頭一:
調解室里的“家和萬事興”
“您說得對,家是講愛的地方,我不應該太看重錢財,而忽視夫妻感情?!?/p>
7月3日上午,在大通縣人民法院塔爾灣人民法庭馬雪蓮調解工作室里,一場離婚糾紛調解工作正進行到關鍵處。張澤軍一行走進調解室時,感受到了劍拔弩張的氣氛。
了解到夫妻二人因家庭瑣事與經濟問題產生心結后,張澤軍用傳統文化中“父愛、子安、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細細開導,又結合婚姻關系中彩禮處理、子女撫養、相互扶持的法律與情理,一點點化解兩人的心結?!凹沂侵v愛的地方,別讓錢財沖淡了感情?!睖睾偷脑捳Z讓緊繃的氣氛漸漸松弛,夫妻二人連聲道謝。
為加大先行調解力度,塔爾灣人民法庭聘請十三屆全國婦女代表、大通縣人大代表馬雪蓮為特邀調解員,張澤軍肯定了她的工作:“人民調解員用自己的熱心和智慧,平息了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也減少了法院案件量,做得很不錯?!彼瑫r強調,要依據人民調解法明確法院對人民調解的指導作用,凸顯法院調解的專業化、法治化,對未解決的紛爭要及時立案處理,避免久拖不決。
鏡頭二:
58次督促里的“小案大民生”
7月3日下午,在西寧市湟中區人民法院漢東人民法庭,庭長馬成花講述的一起執行案件,讓在場所有人深受觸動。此案的被告離異后獨自撫養3個未成年子女,生活拮據,無力一次性支付7492.5元執行款。
“我們一邊安撫原告,一邊督促被告在微信群里先后58次分期履行,整整7個月,終于讓這筆錢全部到了位?!瘪R成花向張澤軍講述著。
“馬成花用當事人能夠接受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做工作,不厭其煩扎實推進工作的作風,以及她的責任心和細心,讓我深受感動。什么叫小案子大民生,這就是?!睆垵绍娬f:“人民法庭是法院直面群眾的最前沿,每天打交道的多是家長里短,卻連著群眾最敏感的神經。法官得有足夠的耐心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才能走進群眾心里,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張澤軍還與特邀調解員、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人民法院原立案庭庭長蒲某親切交流,肯定退休法官重返崗位發揮余熱的做法:“有經驗的老同志回來做調解工作,用專業知識幫群眾解難題,法院非常歡迎?!?/p>
鏡頭三:
“都關系著老百姓的勝訴權益”
7月4日上午,細雨蒙蒙,張澤軍一行來到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法院總寨人民法庭。在查看特邀調解員王亞寧的調解書后,他叮囑道:“調解文書和裁判文書一樣,都關系著老百姓的勝訴權益,必須把事實、法律依據、調解過程寫清楚,格式要規范,內容要嚴謹,這是法律權威性的體現。”
隨后,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相關負責人匯報的“蓑衣行動擺渡站”引起了張澤軍的關注?!坝晁聪拢瓤椝蛞隆?,這項融合“楓橋經驗”與刑事審判的實踐,通過速裁程序、定向普法、司法建議、非刑措施等手段,針對性化解刑事犯罪風險,讓轄區危險駕駛和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明顯下降。張澤軍對此表示肯定:“主動作為、善于總結和思考的工作作風值得推廣。”
鏡頭四:
青年力量與務實擔當
離開總寨人民法庭,張澤軍一行來到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十里鋪人民法庭。該轄區有注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5000余家,涉企案件占收案量的68%以上。針對案件特點,十里鋪人民法庭成立了涉企案件快立、快審、快執團隊,邀請具有社區工作經驗和企業工作經驗的調解員加大先行調解力度。
“不管標的額是1萬元還是上百萬元,我們從立案就考慮執行,能當場結的絕不拖延,分期履行的就盯到底。”今年36歲的副庭長葛琦介紹,他是法庭里年齡最大的法官。張澤軍肯定法庭隊伍年輕化:“法庭隊伍就要年輕化,一來能夠幫助年輕法官積累社會經驗和辦案經驗,有利于個人成長,二來年輕人活躍的思維和創新的工作方式,更有利于法庭的工作開展”。
在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張澤軍對院長陳志秀說:“老百姓賺錢不容易,我們法院能做的,就是切實解決問題,讓老百姓的勝訴權益,從白紙黑字的判決書,落實到‘真金白銀’。”
鏡頭五:
座談會上的“四點要求”
7月4日,座談會上,張澤軍認真聽取西寧市兩級人民法院上半年工作情況匯報,不時提筆記錄。
在肯定成效的同時,張澤軍強調要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深化學習教育成果,積極開展“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等工作,并就如何做實做細案結事了提出四點要求。
要放在心上。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當事人的權益放在心上,增強責任意識、是非觀念。辦好每一個案子是人民法官的責任所在,只有把當事人的事情放在心上,才能辦好案子,只有案結事了,才能贏得人民群眾對法院的信任,才能提高司法公信力,進而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要走進心里。法官要以“如我在訴”的意識換位思考,把當事人的疾苦、訴求、權益,當做自己的疾苦、訴求、權益。要用當事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能接受的方式處理案子。只有走進當事人心里,與當事人共情,才能引導當事人講出內心的真實訴求,才能使調解、審判、執行工作事半功倍。
要公平公正。法官要做到居中裁判、不偏不倚。態度上要公平公正,面對當事人,要一視同仁平等保護他們的訴訟權利;程序上要公平公正,每一個案件都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理;實體上要公平公正,民商事案件要居中裁判,保護每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案件既要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要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刑事案件要嚴格依照事實證據依法進行裁判。
要解決問題。法官要具有穿透式立審執思維,立案、審判階段都要想到執行問題,努力實現立審執一體化。尤其是基層人民法庭,辦理的案件多為獨任審判的簡易案件,法官要想盡一切辦法實現案件的及時清結,確保案件執行。執行部門要提升首執率、實際執行到位率,減少終本案件量,讓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落實到“真金白銀”上。
從調解室到法庭,從個案到全局,走訪腳步踏遍了司法服務的每一個角落,也將司法為民的溫度,像春雨般深深落在了群眾的心間。
來源:青海高院
編輯:苗 艷
審核:馮 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