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迎來“混合雙打”,特朗普對歐制裁,中國也對27國發起反制,這就是無視中方警告的代價。中方為何會對歐盟制裁?在中歐峰會臨近至今,雙邊關系是否會有所轉變呢?
隨著“對等關稅”延后90天期間即將結束,但在過去近3個月時間內,僅有英國、越南、柬埔寨、印尼這幾個國家和美國簽署了貿易協議,日本、韓國、印度和歐盟這些美國抱有期待的盟友沒有一個給面子的。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只能挨個“點名”,以信函的方式寄給各國,告訴他們應該對美國交多少稅。
故事從歐盟委員會的一項決定開始,面對特朗普“8月1日不達成協議就加征30%關稅”的最后通牒,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選擇了“不打第一槍”,將對美方的反制措施暫停到了最后一刻,這姿態,與其說是善意,不如說是示弱。
消息一出,歐洲議會內部瞬間炸了鍋,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幾乎是拍著桌子反對,他認為馮德萊恩的軟話正中特朗普下懷,在他看來,唯一的正確答案,是效仿中國的“對等反擊”模式。
你敢加稅,我就立刻跟進同等報復,不給你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和幻想,這才是讓特朗普這種對手唯一能聽懂的語言。
但歐盟敢嗎?恐怕很難,對美國市場的嚴重依賴,就像一根無形的繩索,捆住了布魯塞爾決策者的手腳,這種投鼠忌器的被動,讓所謂的強硬反制,在最后關頭總是淪為談判桌上的籌碼,而非捍衛自身利益的武器。
甚至有歐盟官員將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美化為“嚴厲的愛”,這種斯德哥爾摩式的言論,足以一窺歐盟內部的矛盾與無力。
就在歐盟對美政策猶豫不決時,另一場鬧劇正在上演,美國郵政總局突然宣布,要暫停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郵件包裹,并計劃取消對800美元以下小商品的關稅豁免。
這是一記針對中國廉價商品的重拳,歐盟見狀,反應神速,立刻跟進,歐盟委員會火速提議,取消對價值150歐元以下包裹的免稅政策。
這步棋的目標再明確不過,因為統計數據顯示,這類包裹超過九成來自中國,歐盟顯然是想借著美國帶的頭,一同遏制中國商品的涌入,最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在美國的政策宣布不到24小時后,白宮發現此舉無異于掐斷了本國底層民眾的生活補給線,洶涌的民意迫使其閃電撤回了決定,美國郵政總局隨即宣布,恢復來自中國的包裹服務,這下,輪到歐盟尷尬了。
帶頭大哥突然抽身,剩下跟風的小弟愣在原地,歐盟的“抄作業”行為,不僅沒能傷到中國,反而讓自己顯得像個被人耍了的魯莽跟班,更重要的是,它和當初的美國一樣,完全沒想過,取消免稅政策會給本地區民眾的生活成本帶來多大的沖擊,這一步棋,輸得既狼狽又無知。
在對華策略上,歐盟似乎想找回一點主動權,他們打出了一張“對話牌”,原定于7月下旬舉行的中歐高層經貿對話,被歐盟單方面突然取消,理由冠冕堂皇:雙方存在貿易限制,需要先解決問題再談。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歐盟在玩“掛鉤”的把戲,他們試圖用“對話”本身作為杠桿,逼迫中國在稀土管制等領域做出讓步,歐盟似乎高估了自己這張牌的分量,也低估了中國的應對能力。
就在歐盟取消對話前后,中國商務部悄然出手,宣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繼續征收長達五年的反傾銷稅,這記精準的回擊,打在了歐盟農業的痛點上。
這還沒完。此前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光伏產品發起的種種貿易摩擦,早已讓雙方關系緊張,中國手里的牌,遠不止小小的馬鈴薯淀粉,稀土的供應、龐大的市場,每一樣都是可以隨時動用的反制工具。
歐盟想用取消對話來創造杠桿,結果卻發現,對方手里握著的,是能直接影響自己產業命脈的真正籌碼。
在歐盟內部的爭論中,“中國模式”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里說的“中國模式”,特指在應對美國關稅戰時的策略——“對方加多少,中方就加多少”,這種策略看似簡單粗暴,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博弈智慧。
它的核心,就是徹底剝奪對手通過“虛張聲勢”來討價還價的可能性,我不跟你談豁免,也不在乎你的威脅,我的反應只與你的行動掛鉤,這種確定性,反而能給自身帶來最大的主動。
它傳遞的信號是:我已準備好承受最壞的結果,你愿意玩多久,我就奉陪到底,這種敢于掀桌子的勇氣,才是貿易戰中最具威懾力的王牌,反觀歐盟,恰恰缺少這種決絕。
對美國,他們總想在“報復”和“談判”之間找到一個中間地帶,結果反復被對方利用這種猶豫,對中國,他們又試圖模仿美國的強硬,卻因缺乏實力和獨立判斷而弄巧成拙。
這兩種范式的對比,正是當前歐盟困境的縮影:一個擁有強大實力的經濟體,卻在關鍵時刻,表現得像一個沒有主見的策略搖擺者。
一場復盤下來,歐盟的政策工具箱顯得異常尷尬,“暫停反制”這張牌,暴露了自身的依賴與軟弱,“跟進模仿”這張牌,因模仿對象的反復無常而成了一場笑話,“對話杠桿”這張牌,又因實力不對等而被對手輕松化解。
一套操作下來,歐盟不僅沒能緩解來自大西洋彼岸的壓力,反而開啟了與東方伙伴的直接對抗,最終,它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最危險的境地——前后夾擊。
這場貿易博弈遠未結束,但它已經給出了一個清晰的教訓:在今天的全球牌桌上,獨立的判斷力、選擇工具的時機和敢于承擔后果的決心,遠比工具箱里有多少工具更為重要,否則,再華麗的開局,也可能迎來最被動的終局。
通過以上信息來看,歐盟即將跟美國達成一份貿易協議框架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即使這份協議并不是“最終版”,而這也意味著,歐盟的膝蓋已經變軟,離“下跪”不遠了。
事實上,一旦歐盟對美國妥協,則意味著,接下來歐盟經濟將遭重創,至于有多嚴重,關鍵要看歐盟妥協的程度有多大,同時也表明特朗普對全球發起的這場關稅戰,基本算是成功了一小半。
站在全球經貿的角度看,如果歐盟真干了這種事,將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多邊貿易體系的根基,是對全球貿易秩序的一種背叛,也是對所有加入WTO組織,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國家的一種背叛,背叛者的結局可想而知,究竟何去何從?歐盟面臨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