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敏感、最棘手、也是最具爆發力的一根神經。幾十年來,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玩“戰略模糊”那一套,既不承認臺灣獨立,也不明確保證會出兵保臺,嘴上含糊其辭,背后暗中使勁。
7月14日下午,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在例行記者會上做出回應:“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什么‘海峽中線’?!?/p>
這句話直指美國近年來不斷鼓弄臺海問題,但不同于美國政府的不肯罷休,美對華專家集體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統一臺灣省時,美國只有一條路可走。
可大陸政府仍不能放松警惕!
2024年,芝加哥大學教授、進攻性現實主義代表約翰·米爾斯海默在接受UnHerd采訪時點破了美國面對臺海時的困境:“地理位置上美國吃虧,中國的反介入能力越來越強”。
攤牌的日子真來了,美國會為臺灣流血嗎?在華盛頓的精英圈里,答案越來越像一聲無奈的嘆息:嘴上全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
別看政客們在臺前喊得震天響,關起門來,真正懂行的戰略家們心里跟明鏡似的。這些人,比如芝加哥大學的米爾斯海默,一個把國際關系看得像黑幫火并的現實主義大師,早就把話挑明了:臺灣離中國太近,離美國太遠。
中國在家門口幾十年磨一劍,打造的那個叫“區域拒止”的銅墻鐵壁,就像一個渾身是刺的巨型海膽,讓美軍的航母艦隊想靠近都得脫層皮。他直言,口頭協防喊得再響,真要讓美國總統為了臺灣,把幾萬子弟兵和天價裝備送去跟一個核大國硬碰硬,那個代價大到誰都按不下“開戰”的按鈕。
麻省理工的格拉澤教授想得更深一層:保衛臺灣穩定固然好,但為此冒著把地球“重啟”的核戰爭風險,這買賣對美國來說,虧到姥姥家了。美國的核心利益是自己別玩完,而不是在別人的地盤上爭一口氣。
當然,也有鷹派,比如前國防部官員施賴弗,總在強調臺灣的芯片、位置和“民主燈塔”的價值。可即便是他,私下里也得承認,跟中國正面開戰,無異于一場傾國豪賭。賭贏了收益模糊,賭輸了萬劫不復。
為什么連鷹派都底氣不足?因為冰冷的現實就擺在那兒,誰也繞不過去。軍事上,這是一場客場對主場的碾壓局。中國已經把第一島鏈變成了自己的防守反擊區。上千架新銳戰機,幾十艘“水下刺客”般的潛艇,還有那些能覆蓋關島的“航母殺手”導彈,早就不是吳下阿蒙了。
美軍在沖繩和關島的基地,聽著近,一個四百多英里,一個一千七百英里。戰時,這就是兩條漫長又脆弱的補給線,是解放軍導彈的活靶子。而解放軍呢?依托大陸,兵員、物資、彈藥可以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打的是一場消耗戰,拼的是家底。
如果說軍事上是“夠不著”,那經濟上就是“不敢動”。
臺灣,這個小小的島嶼,是全球科技產業的“心臟起搏器”。全世界最高端的芯片,九成以上都刻著臺積電的logo。一旦炮聲響起,臺積電的工廠變成廢墟,那全球的手機、電腦、汽車、服務器……一夜之間都得回到石器時代。
這場經濟海嘯的損失,預估是萬億美元起步。更要命的是,中美經濟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捆成了一個“連體嬰”。去年雙邊貿易額近七千億美元。蘋果的生產線、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英偉達的芯片市場,哪一個離得開中國?
為臺灣開戰,等于親手掐斷全球供應鏈,引爆金融核彈。這種“經濟自殺”的玩法,華爾街第一個不答應,美國那些大公司的老板們,能把白宮的門檻踏平。
仗打不打得贏是一回事,國內的民心和盟友的態度是另一回事。美國人剛從阿富汗的泥潭里把腿拔出來,渾身還沾著泥。那種打了二十年、花了幾萬億,最后灰溜溜走人的挫敗感,至今未消。現在再為了一個遙遠的島嶼,去打一場規模和風險都遠超阿富汗的戰爭?民眾沒這個興趣。
再看看印太地區的“兄弟們”——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他們在臺海問題上,個個都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口頭上,他們當然支持美國,希望維持現狀。但真到了要出人、出錢、把自己的國土變成戰場的時候,誰心里不打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更希望中美離自己遠點斗法,誰也不想當那個被推到最前面的“炮灰”。
指望一群想搭便車、又怕惹火燒身的盟友,跟你一起去沖鋒陷陣,這想法本身就有點天真。那么,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美國真的不出兵,它還能干什么?無非還是那套老掉牙的“三板斧”。
第一招,經濟制裁。凍結資產、技術封鎖、把中國踢出美元結算體系。聽著嚇人,但中國同樣手握稀土、龐大市場等反制牌。這更像是一場“七傷拳”,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最后兩敗俱傷。
第二招,外交孤立。在聯合國開個會,在人權理事會發個言,拉著歐洲盟友發幾份不痛不癢的譴責聲明。但在今天這個“非西方世界”快速崛起的時代,這種西方式的抱團施壓,影響力早已大打折扣。
第三招,拉幫結派。搞“印太戰略”,建“AUKUS”聯盟,強化美日韓合作。這些動作,姿態大于實質,與其說是為了打仗,不如說是為了和平時期圍堵和遏制。真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刻,這些聯盟的凝聚力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說白了,這三板斧更像是一種姿態,一種對國內和盟友的政治交代,證明“我已經努力過了”,然后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牌桌上的氣氛變了。過去,華盛頓是發牌手。而今,真正決定何時看底牌、何時攤牌的,似乎已不再是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