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8月“過境”美國的賴清德,還沒走出臺灣島,竄訪計劃可能就已經悄無聲息地“流產”了。
【賴清德過境美國的計劃夭折】
根據臺媒《聯合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賴清德原計劃在8月出訪中南美所謂“邦交國”,并順道“過境”美國紐約和休斯頓,
這是賴清德自去年上任以來,第二次對外“出訪”。不過雖然說起來是“出訪”,但實際上就是去“抱美國大腿”去了。有消息稱,賴清德此行將會帶著大量島內商界人士,包括島內光電與半導體企業的大佬,還準備大筆采購美制民航飛機,以顯示其向美國“獻誠意”的姿態。
但現在看來,這個竄訪計劃大概率已宣告失敗了。日前,民進黨突然改口,說“目前沒有相關行程說明”。與此同時,《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方面擔心賴清德的“過境秀”影響中美領導人即將到來的高層會晤,因此悄悄否決了這個計劃。
特朗普準備來華訪問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經了解的七七八八了。有報道指出,特朗普可能會在今年8月底或是9月初,中方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慶典的時候訪華;也有報道稱,特朗普也有可能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與中方領導人在韓國慶州或北京會晤。
但不管時間地點如何,特朗普與中方領導人面對面會晤或來華訪問的事情,似乎是板上釘釘了。對于美國而言,特朗普此次來華意義重大。這不僅是其重返白宮之后的首次正式訪華,更是中美關系進入“重啟模式”的關鍵一步。
在這種敏感節點上,賴清德若貿然“竄訪”美國,無疑是給特朗普挖坑。
【特朗普訪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中方一直將一個中國原則視為與美關系的底線,不容挑釁。倘若美方默許賴清德“過境”,哪怕只是一場短暫的“技術性停留”,都會被視為對中國主權的公然挑釁,勢必引發強烈反彈。
特朗普是生意人出身,他心里最清楚怎么權衡利弊。在“保住中美峰會”與“配合賴清德演戲”之間,該怎么選擇,特朗普清楚得很。
而且最關鍵的是,解放軍近幾年在臺海周邊的多輪實戰演習,也讓美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過去兩年里,中國大陸對“臺獨”活動的軍事回應越來越直接、越來越硬氣。環臺軍演從“例行演訓”變成了“常態化圍堵”;東部戰區艦機巡航甚至多次越過所謂“中線”,展示了解放軍對臺??沼虻娜嬲瓶?。
尤其在第一島鏈方向上,美軍活動空間被極大壓縮。每當美艦“自由航行”過臺海時,解放軍艦艇便立刻貼身反制;美軍機試圖抵近偵察,也多次遭遇“戰術規勸”。
這一連串操作傳遞的信號非常明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紅線,任何外部勢力膽敢插手,都將面臨不可預知的后果。
華盛頓不是沒讀懂這一點,只不過過去一段時間里,總有人在試圖“測試中國底線”。而現在,試的次數多了,摸到了硬釘子,美方終于明白:再打“臺灣牌”,很可能連帶把中美關系的最后窗口也關上。
【美軍艦在臺海的一舉一動都在中方監管之中】
尤其是在特朗普訪華或中美領導人會晤籌備進入最后階段的時候,白宮不愿意再有任何“節外生枝”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賴清德此次竄訪計劃,也必定會被華盛頓方面否決掉的。
必須指出,所謂“賴清德出訪”本質上并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外交活動”,而是一場為美國獻投名狀的“政治表演”。
然而,這種表演的尷尬之處在于:真正的掌控權并不在臺北,而在華盛頓。只要美方一句話,整場“秀”說取消就取消。民進黨當局看似“積極爭取”,實則連當“配角”的資格都沒有,處處受制于人。
事實上,民進黨嘴里所謂的“過境外交”,本質就是專門給選民創造的一場“自嗨秀”,部分民眾看到的是賴清德與美國政要“親密合影”,而真實情況卻是臺當局正在用主權當“籌碼”,向白宮換來一張張“空頭支票”。
從此前佩洛西竄訪后臺海局勢急劇升溫,到拜登口頭“保臺”卻又屢屢被澄清,再到特朗普稱“不會承諾出兵保臺”,沒有哪一次美臺互動能真正讓臺灣更“安全”,反倒是一步步把島內推向了更危險的邊緣。
對賴清德來說,最該明白的一點是:臺灣地區的命運,既不掌握在美國手中,也不是靠“外交過境”可以撬動的;真正決定臺灣地區未來的,是14億中國人民的集體意志,是中華民族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對大陸而言,這更是一次戰略節奏上的勝利——將“臺灣問題”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接下來,隨著中美高層互動升溫,民進黨當局那些“小算盤”還能打多久,就值得好好觀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