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印度外長蘇杰生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一波操作,直接讓美國頭疼不已。
當著王毅的面,狠狠扔下了幾個“重磅承諾”,“我們是發展伙伴”,對美國則是“你別想玩我了”。
表面上看蘇杰生是來參加上合組織外長會的,場地選在天津。名義是多邊會議,其實你我都知道,這場戲的重頭戲早就不是會議本身。
印度這些年一直在美日澳“印太小圈子”里扮演“抗中先鋒”的角色,臺前強硬,背后卻四處算計,想從中美之間撈點實惠。
可現實是特朗普政府不僅沒給實質好處,還時不時地用關稅敲打一下印度“你不是要跟我走?來,先交保護費。”
蘇杰生這次訪華某種程度上就是印度用腳投票的表現:靠美國,靠不住,和中國,或許還有合作的空間。
放眼國際局勢,印度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一團亂麻,巴基斯坦這邊還在針鋒相對,邊境火藥味不斷,美國那邊又“關稅大棒”說揮就揮,印度經濟喘不過氣。
中印之間也不平靜,尤其是加勒萬沖突之后,關系一度跌到冰點。但這次不一樣,中國表態“相互成就,和睦相處”,態度溫和,言辭真誠。不帶刺兒,只講利好。
王毅當面對蘇杰生說:“互信互利,不搞猜忌,不搞消耗。”這不是軟話,是硬道理。中印要是一直這么斗下去,兩敗俱傷的不會只是軍隊,還有整個亞洲格局。
曾幾何時,印度想借著“強硬對華”的姿態去討好美國,怎么個強硬法?邊境叫板、封禁中國APP、在國際場合配合美國唱雙簧……結果呢?
美國看著熱鬧卻一口糖都沒給,關稅一分不少,市場準入也不放寬,軍火是賣了,但價格還死貴。
原本以為自己能當“抗中急先鋒”,結果連“戰略棋子”都不如,頂多算個“借刀殺人”的工具,這招玩砸了,印度也該醒了。
這次訪華最關鍵的是蘇杰生當著王毅的面,鄭重其事地拋出“四大承諾”:
有人可能要問:印度怎么突然變“和氣”了?別天真,印度不是改性子了,而是被現實“錘”出來的理智,現在的印度既想擺脫美方綁架,又想從中方手里換點“實惠”。
比如說印度現在對中國稀土、光伏、通信設備等領域都眼饞得很,說不定這次訪問,就是在探路:能不能談點資源配額?能不能技術換技術?
他們不是放棄對抗,而是知道沒好處,所以暫時不折騰了,
再看看美國這邊,心態崩了,本來打著“印太戰略”的算盤,就是想拿印度當抓手,圍堵中國。
結果中印突然“握手言和”,連“共同對手”的劇本都演不下去了。
白宮的算盤是:印度來唱主角,自己退居幕后當導演。
誰知道印度這次反手就是一巴掌,直接轉頭去和中國握手。
特朗普團隊真是被“現實打臉”。
中印不是朋友,但也未必注定是敵人,一個是亞洲最強制造國,一個是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這兩國能在正確的節點上做對事情,那就是整整28億人的未來,而不僅是邊境幾公里的對峙。
蘇杰生的這次北京之行,不是投降,不是示好,是一次現實逼出的轉向,戰略調整的開始。
對中國來說,這是機會;對美國來說,這就是破防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