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和科斯塔搭乘專機訪華,參加中歐峰會。
而中方只是淡淡官宣了這件事,沒有表示“邀請”“歡迎”。
不怪中方這個態度,實在是歐盟太不地道。
7月2日,中國外長王毅專程來到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進行面對面會談。
2025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這次訪問,是為了中歐領導人會談鋪路,維系雙方關系。
王毅在會談中坦言,中歐關系正處在“關鍵十字路口”,希望歐盟珍視中歐過去幾十年積累的戰略互信,不要再被地緣政治和外部因素牽著鼻子走。
馮德萊恩當時表態“愿致力于建設性關系”。
但是話音未落,歐盟就批準了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并將約10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
人前友好握手,轉身就下絆子,這件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馮德萊恩多次公開配合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新能源產品進行調查,推動“去風險”政策,對華制裁問題上緊跟美國步伐。
明明中歐的貿易往來那么密切,只管聽美國的,不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嗎?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歐日均貿易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歐盟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3輛使用中國電池。
德國大眾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達37%,法國雷諾也依賴中國制造的關鍵零部件。
饒是如此,歐盟卻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對中企銀行進行單邊制裁。
中方對此的回應是清晰的:“合作可以談,但不能在壓制中談。”
外交部、商務部接連發聲,不歡迎不對等的合作,也不接受借合作為名的遏制。
在俄烏問題上,馮德萊恩經常指責中國。
因為中國持續購買俄油,就被打上“站隊俄羅斯”的標簽。
怕不是忘了,歐盟本身也十分依賴俄羅斯的能源。
中方一直強調,中俄之間的經貿往來是正常的雙邊合作,沒有違反國際法,也沒有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授權。
但馮德萊恩卻將這種合作直接與“援俄”掛鉤,對中方施加道義壓力。中方當然不會接受這樣的雙重標準。
近期討論的議題是能源問題,馮德萊恩指責中國光伏、電動汽車、電池產業“產能過剩”,給歐洲市場帶來“系統性風險”。
但這個問題,并沒有在歐盟內部形成共識。
德國、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明確反對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甚至公開表示,歐中產業鏈深度融合,貿然加稅將重創德國出口。
法國則另有顧慮。
作為白蘭地出口大國,法國酒商正面臨中國反傾銷調查的巨大壓力。中方對其產品加征臨時關稅,導致大量庫存積壓,酒企叫苦不迭。
這場所謂的“去風險化”,在歐盟內部已成燙手山芋。
有人想脫鉤,有人想保市場,更多人則怕引火燒身。
這位領導人,更像是“美國代理人”,而不是一個真正代表歐洲戰略自主的談判者。
她怕不是忘了訪華的目的。
4月初開始,特朗普就在給歐盟施壓,從20%的“對等關稅”,再到30%的威脅,現在明確表示要對歐盟至少加稅15%-20%。
歐盟還承受著美國高達50%的鋼鋁關稅以及25%的汽車關稅。
歐盟要在特朗普之前訪華,明顯是希望在中美之間保持一定回旋空間,爭取供應鏈安全。
同時希望在應對美國關稅威脅時,拿中歐合作當作談判籌碼。
可是歐盟沒有解決關稅問題,反而內訌不斷。
德國總理默茨曾公開表示,馮德萊恩“效率低下”、“談判能力不足”,不適合繼續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
德國和法國還在爭論“是否對美國讓步”,德國主張增加購買美國的天然氣和農產品,來換取“關稅優惠”,而法國強烈反對。
馮德萊恩本人不想著如何為歐盟爭取權益,反而在關鍵時期破壞中歐關系,試圖“轉嫁危機”。
面對這個不友好的合作伙伴,中方也不再熱情,不再客套。
7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坤對外宣布,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24日到訪中國,舉行第二十五次中歐峰會。
此次訪問原本具有紀念意義,但歐盟的態度并不算友好,中方的表態也罕見冷淡。
通稿中沒有出現“歡迎”字眼,只說“經中歐雙方商定”,完全公事公辦。
與之相伴的,是一紙措辭嚴厲的抗議。
郭嘉坤提到,中歐關系面臨挑戰,歐方一些人不斷強化對華關系“三重定位”,片面夸大經貿具體問題,在烏克蘭問題上無端指責中方,給中歐關系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這無疑是給馮德萊恩當頭一棒——手上沒有籌碼全是把柄,這還談什么合作?
馮德萊恩這次訪華,來得急,卻沒帶誠意。
這不是一次對等協商,更像是厚著臉皮上門威脅。
中方不再熱情邀請,沒有紅毯,也沒有掌聲,有的只是“當頭一棒”。
中歐關系是否修復,不在中國,而是看歐盟能不能真正拿出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