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篇題為《我的母親》的作文,在短短兩天內(nèi)火遍全網(wǎng),點(diǎn)贊量超過700萬,不少人看完后眼眶發(fā)紅,紛紛留言說“這就是我媽的樣子”“太真實了,看哭了”,這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句句打動人心。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是位穿著迷彩服的六旬老人,正彎著腰,在工地上繼續(xù)扛著水泥,用那雙寫出動人文字的手,賺取一天的工錢。
一千塊錢的作文題
這原本只是個街頭活動,一個短視頻博主在工地邊支了個攤子,拿著喇叭喊:“寫篇高考作文,贏一千塊錢!”
不少工友被吸引過來,看了看,笑著搖頭,有人說自己一天干下來早就累癱了,有這個力氣還不如早點(diǎn)回去歇著。
最后大家也沒白跑,每人拿了100塊參與獎,就當(dāng)路過賺個零花錢,沒人真把這當(dāng)回事。
可就在這時候,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站了出來,他穿著迷彩服,個頭不高,不聲不響地接過了紙和筆。
大家都認(rèn)識他,叫他安大爺,是這片工地上年齡最大的工人之一,工友們說,他年輕時上過幾年學(xué),是這工地上為數(shù)不多讀過高中的人。
安大爺抽到的作文題是1957年的老高考題:《我的母親》,這題目一出現(xiàn),他愣了一下,這個題目,對別人來說可能只是個隨機(jī)的挑戰(zhàn)題,但對他來說,像是突然打開了記憶的大門。
安大爺沒有立刻動筆,他拿著那張紙,在工棚外來回踱步,他時而蹲下,時而站起,嘴里反復(fù)念叨著一句話:“我媽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頭那個老墳地里。”
拍攝的博主很懂事,沒有催他,只是陪著閑聊,從老家的苞米地,聊到過年殺豬,一點(diǎn)點(diǎn)幫他拼湊那些快要褪色的回憶。
整整四個小時,安大爺把自己關(guān)進(jìn)了一個誰也進(jìn)不去的世界,他的手雖然有些抖,但寫得很認(rèn)真,一筆一劃地落在紙上。
那個題目,把他心里壓了幾十年的情感,一下全喚了出來。
他終于寫完了。
這篇作文里,沒有金碧輝煌的詞,有些字甚至還是歪歪扭扭的。
安大爺寫下的,是他心里一直記著的那個母親,一個一輩子沒享過福、只知道干活的人。
他寫,小時候每天早上天還沒亮,母親就已經(jīng)起床了,家里窮,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可她還是摸著黑生火、燒水、做飯。
冬天最冷的時候,她那雙布滿裂口的手要伸進(jìn)冰冷的水里和面,就為了讓孩子們早上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餅。
他說,過年是家里最熱鬧的時候,親戚朋友都來了,屋里屋外都是說笑聲,大家圍在桌前吃飯喝酒,可只有母親在廚房和飯桌之間不停來回,一趟一趟忙個不停,直到所有人吃飽了,她才坐在灶臺邊,隨便扒拉幾口剩菜。
他還寫,母親一輩子沒穿過一件新衣服,常年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補(bǔ)丁摞補(bǔ)丁的舊褂子,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家里卻收拾得干凈利落,地上沒有一絲灰,鍋碗瓢盆也總是擺得整整齊齊。
整篇作文最讓人難受的,是最后那一段,他說,自己已經(jīng)三十多年沒再喊過一聲“媽”了,母親去世那年,他還在外面打工,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這么多年,他心里一直掛著這個遺憾,他盼著哪天自己年紀(jì)大了,扛不動水泥了,就回老家,躺在母親的墳邊,到那時,他再喊一聲“媽”,他說,也許她就能聽見了。
這篇文章感動了無數(shù)人,評論區(qū)里一條點(diǎn)贊很高的話是:“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不說話,不叫苦,撐起一家人靠的全是默默付出。”
作文里,“情感”是最高等級,安大爺?shù)奈淖蛛m然不華麗,但每一句都是真情流露,像他母親當(dāng)年端著的那口沉重的鐵鍋,樸實、滾燙、直接擊中人心。
我們太習(xí)慣用“吃苦耐勞”“文化不高”這些標(biāo)簽去定義農(nóng)民工,卻忘了他們背后也有生活、有親情、有壓在心底的故事。
安大爺這篇文章讓人明白,有些寫得不那么工整的句子,反而最打動人;有些沉默的勞動者,他們粗糙的手下,也藏著比誰都深的情感。
這篇作文,比很多精心炮制的“高考滿分作文”更動人,因為它扎根在又苦又咸的生活里,每一個字都是真的。
最諷刺的也正在于此,當(dāng)全網(wǎng)都在為安大爺?shù)奈淖指袆勇錅I時,他本人,依然在工地上,繼續(xù)扛著水泥,攪拌著砂漿,用那雙寫出動人文字的手,賺取一天的工錢。
這份巨大的反差,扎得人生疼,我們?yōu)閯e人的故事灑下熱淚,又有多少人,真的關(guān)心過身邊那個正在流汗的普通人?
當(dāng)太多文章都在追求技巧、套路和華麗的辭藻時,我們似乎都忘了,真正的好東西,往往都來自最不起眼的生活本身。
那些被汗水泡過、被苦難磨過的經(jīng)歷,天然帶著一種無法模仿的質(zhì)感。
誰說只有文人騷客才能寫詩?誰規(guī)定文學(xué)必須掛在墻上,不能長在泥里?安大爺用他那算不上優(yōu)美的白話文,給了所有人一個答案。
作文,到底是寫得漂亮更重要,還是寫得真實更有分量?或許我們的心里,早已做出了選擇。
參考信源:澎湃新聞2025-07-12——馬上評|《我的母親》刷屏,究竟什么是好的文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