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美高層完成了一次罕見的會晤,魯比奧如愿以償見到了中方的代表王毅,但結果并沒有改變,他依舊進不去中國的大門,意外的是等到魯比奧回國卻發現下級部門正經歷一場大洗牌,而特朗普在這個時候裁員,難道真是因為魯比奧的表現令他失望了?
吉隆坡的會面
2025年7月11日,這場被推遲半年的中美外長會晤,最終在馬來西亞東盟外長會議間隙倉促成行,魯比奧能出席的唯一理由,是他被中國制裁五年后仍無法踏入中國本土,只能通過“第三地模式”接觸中方。
會晤中,魯比奧帶了五名官員入場,人數是上午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時的兩倍多,試圖以“人海戰術”壯膽,卻被外交渠道曝出開場就拋出預謀已久的“中國軍援俄羅斯”指控,當場遭王毅嚴辭駁斥。
更諷刺的是,就在同一天,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同一會場痛批美國關稅政策“破壞自由貿易”,讓會上魯比奧的拉攏姿態顯得蒼白無力,而中方僅用259字通報會談內容,篇幅不足王毅會見柬埔寨外長的三分之一,且通稿只記錄王毅發言,對魯比奧的表態只字不提,這種“單聲道外交”打破十年慣例,被外媒解讀為“中方對美方誠意投下不信任票”。
魯比奧的真正任務早已偏離外交本質,為特朗普訪華鋪路,盡管他在記者會上高調宣稱特朗普年內訪華“可能性很大”,但中方始終未予確認,更荒誕的是,即便特朗普成行,被制裁的魯比奧也可能被排除在隨行名單外。
裁員的背后
魯比奧在吉隆坡強撐場面的同一天,華盛頓正上演一場血腥的權力清洗,特朗普突然解雇1350名國務院雇員,規模創美國現代外交史之最。
這些被裁人員多屬東亞司、國際組織事務司等關鍵部門,直接癱瘓了政策研究、盟友協調等核心職能,裁員名義上是“削減冗余”,實則是特朗普對魯比奧的公開羞辱,國務卿的決策班底被連根拔起,外交團隊淪為執行機器。
而這場裁員的深層邏輯實際上是中美博弈。
首先經濟團隊奪權,財政部長貝森特主導了中美經貿談判,近期多次強調“務實接觸”,而魯比奧的國務院卻被排除在關稅談判之外,特朗普甚至繞過國務卿,直接派特使密商中國商務部。
并且白宮已任命9名外交政策特使,分管烏克蘭、中東等熱點議題,魯比奧的職權被切割成碎片,當王毅要求美方“將元首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時,魯比奧甚至無權承諾調整芯片禁令。
還有就是國內基本盤面臨危機,特朗普的MAGA支持者因愛潑斯坦案、援以政策大規模倒戈,焚燒MAGA帽子抗議,為轉移矛盾,特朗普急需對華展示“緩和姿態”,而裁撤國務院強硬派,恰是向經濟務實派遞出的投名狀。
魯比奧的吉隆坡之行,由此淪為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他需要向國內證明“美國在溝通”,卻又拿不出任何實質性成果。
博弈終局:被架空的國務卿與中美的危險平衡
但裁員與會晤的雙重潰敗,也折射出美國對華戰略的深層分裂。
首先是資源困局,美軍90%防空導彈庫存被以色列消耗,西太平洋F-35中隊只能用模擬器訓練,而中國稀土扼住美國軍工命脈,F-35生產線曾因斷供停工,即便魯比奧想對華強硬,現實也不允許。
其次是東盟崩盤,美國對東南亞國家加征25%-40%關稅,印尼轉身加入金磚組織,泰國、馬來西亞申請排隊,魯比奧在吉隆坡遭多國外長冷眼,中國-東盟貿易額卻占區域總量38.6%,碾壓美國的11.4%,地緣影響力落差讓美國不安。
特朗普的此次決定可謂是一箭雙雕,用魯比奧當“人肉緩沖墊”,既對國內鷹派展示強硬人設,又通過裁員向中方傳遞“務實派掌權”信號,但這種騎墻戰略正引發反噬。
國務院大裁員導致對華政策執行鏈斷裂,而8月12日中美貿易休戰到期后,若特朗普重啟關稅戰,魯比奧既無團隊協調盟友,也無籌碼制衡北京。
所以當王毅用“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16字定調中美關系時,真正的聽眾不是魯比奧,而是他身后那個正在拆解國務院的白宮主人,裁掉1350人很容易,但剪不斷的是美國霸權衰落的焦慮。
美國該好好反思一下,國務卿連中國國門都進不去,還剩多少籌碼能坐在中國的談判桌前?
參考資料
開始大裁員!解雇超1350名公職人員,現場畫面曝光:多人含淚離開 揚子晚報2025-7-13
上任后同王毅外長首次面對面會談,魯比奧:中美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 2025-07-11 19:43·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