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7月14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環球網、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聯合主辦的全球名校“Z世代”青年交流活動收官儀式暨“文明互鑒與青年力量”圓桌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大使佟曉玲、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楊慧文、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苑大勇、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浩之,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9個國家的全球名校“Z世代”青年走訪活動代表團,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出席。
致辭環節,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大使佟曉玲寄語在座的青年代表:一是以人類前途命運為己任,高舉維護世界和平的旗幟;二是以星辰大海般的胸懷擁抱不同文明,用欣賞、互鑒、共享的觀點看待世界,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生;三是以造福人類為宗旨,推動“科技向善”價值觀落地。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大使佟曉玲致辭。
“青年們左手握著手機,連接五大洲的社交網絡;右手卻要面對氣候變化、AI倫理等全球性挑戰,這正是我們今天相聚的意義。”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楊慧文表示。
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楊慧文致辭。
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表示,未來環球網將持續搭建多元、開放、可持續的青年交流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打造跨學科、跨文化、跨國界的青年協作網絡,凝聚全球青年智慧,推動文明互鑒走深走實。
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致辭。
“希望我們青年人像今天的交流一樣,能夠成為未來國際交流和交往的種子,散布到各個地方去。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能夠成為促進未來中外合作與交流積極的實踐者和建設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苑大勇分享道。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苑大勇進行主旨發言。
“Z世代青年,希望你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中國的學校、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景色,向全球進行傳播。”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浩之說道。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浩之進行主旨發言。
論壇上,青年代表們圍繞“數字時代的文明對話”與“青年力量共塑可持續未來”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金句頻出,思想交鋒激烈。“改變刻板印象的,從來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一條條真實生活的短視頻。”來自印度尼西亞的Darren Wijaya說道。面對全球氣候挑戰與青年行動的共同使命,來自意大利的Emma Jane則表示:“我們不是在等待一個座位,而是在搭建一張全新的桌子。”
同時,青年代表與各方嘉賓在“全球青年云倡議”上簽名,共同呼吁全球高校秉持開放、協同、互利的理念,建立可持續的合作機制。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搭建青年溝通與合作的橋梁,構建跨學科、跨文化、跨國界的青年協作網絡,凝聚全球青年智慧,共同譜寫世界青年團結合作的時代新篇章。
當晚告別儀式上,青年代表們暢談一周以來的收獲與感悟,交流文化,分享故事,互贈禮物,合影留念,現場不時響起歡笑與掌聲。
“通過這次旅行我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比如土庫曼斯坦的伙伴,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接觸。”美國青年Armaan Jhangiani感慨地說。
“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我不會去這么多地方,也不會認識這么多這么好的人,更不會如此深入地了解中國。”土庫曼斯坦青年Shirina Seyitmedova動情地說道。
“感謝大家幫我慶祝這個特別的生日,很高興能參與這次活動,更高興能認識你們所有人。”意大利青年Emma Jane說。
全球名校“Z世代”青年交流活動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環球網、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澳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自2025年4月開始,邀請全球逾50所中外知名高校的校媒記者、青年代表齊聚,圍繞“Z世代”群體感興趣的公共性議題展開系列云上對話交流,并以線下走訪活動的形式深入中國標志性城市,親身感受中國發展成就與未來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