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接連40℃,武漢朋友們苦夏久已!但令大家想不到的是,本該在東北繁殖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烏雕,其實和我們在一起。
烏雕,還穿著一身“羽絨服”,想想都很熱,是的,它也著實在漢“火熱了一把”——武漢人夏日首次“攝”烏雕。
一只烏雕翱翔在黃陂梅店水庫 高亮攝
“攝”烏雕者,乃倆觀鳥人士。7月14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高亮、王繼輝來到黃陂梅店水庫(素山寺林場附近)做日常觀測,天高日曬,陽光刺眼。接近午間時分,突然空中冒出的一只大鳥令他們睜大了雙眼,借助望遠鏡定睛一看,“哇!好家伙,是烏雕啊!”趕緊拍照拍視頻,定格這一歷史瞬間。
當王繼輝把烏雕的照片分享至猛禽監測群里,頓時沸騰了……
“烏雕,與之見一面像‘中彩’。”武漢市觀鳥協會名譽會長顏軍介紹,烏雕在武漢是冬候鳥和旅鳥,記錄很少,在武漢沉湖、喻家山、木蘭山等區域有觀測記錄,歷史記錄時間為1月、3月、5月和9-12月;沉湖是它在漢的越冬地,2021年和2022年冬季都曾見過它,喻家山、木蘭山等區域在其春秋遷徙線路上,因此春秋能在這里偶遇它;這次在火熱的夏季,能捕捉到它的身影,填補了夏季烏雕在漢活動的空白,同時經專家鑒定,此次記錄到的烏雕尾下覆羽純黑,飛羽沒有淺色羽緣,是一只成年的烏雕。
烏雕選擇在40℃的武漢冒泡,是偶然還是必然?
顏軍解釋,按以往的自然規律,烏雕是武漢的冬候鳥,每年來武漢過冬,春季再回到東北繁殖,至下半年再南下越冬,這次在火熱的夏季,在黃陂山區,冒出一只烏雕,實為意料之外,有三種可能性:一是滯留了,但可能性很小,二是遷徙過境,可能性有,三是在武漢繁殖,但目前還沒收集到證據,目前尚不好判定它為何出現在武漢之夏。
“偶然中也有必然。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和生態的變化,鳥的繁殖狀態也在變化。”顏軍舉例道,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燕隼,以前是武漢的旅鳥,去年和今年夏天發現它在武漢新洲穩定繁殖,其身份完成了旅鳥到夏候鳥的跨越式晉級,這都與大氣候的變化和本地生態有關。
為努力摸清事實真相,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們會加密對黃陂監測點的觀測。
40℃暑熱天,烏雕不怕熱嗎?“熱啊!”顏軍說,從拍的照片來看,身穿“羽絨服”的它邊飛行邊張口散熱,鳥的散熱主要依靠沒有羽毛覆蓋的部位,比如足部、喙部。
烏雕,大型猛禽,體型較大的雕,張開雙翅,寬達145-170厘米,那真的是空中橫行,霸氣側漏,無比震撼!
它生活在武漢的夏天,食物能管夠嗎?
“足夠。”顏軍介紹,烏雕戰斗力強,主要以鼠類、蛇類、蛙類、魚類、鳥類、兔子等小型動物為食。鳥都很聰明,能被雕看中的區域,食物豐富,生態宜人,比如,目前武漢能留住雕的地方,只有江夏八分山和龍泉山、黃陂木蘭山區域和新洲將軍山區域,這里山林茂密,草木蔥蘢,食物鏈豐富。
走,去黃陂山林里觀鳥,與烏雕來個偶遇?一切皆有可能!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