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娛樂圈的老戲骨,外界普遍印象是:錢多、閑多、子孫環繞,人生下半場主打一個“瀟灑”。
在很多人眼里,銀幕上的老藝術家們退休后,不是揮金如土享受人生,就是優哉游哉環游世界。但現實往往比劇本更狗血,有些人的人生比戲還精彩,還心酸。
79歲的張洪杰,就是這個“打破常規”的主角——他沒有享受豪宅人生不說,晚年不得不帶著癱瘓妻子住進養老院。
網友看了只想發問:“這是明星的日子?還不如普通人!”那么張洪杰是怎么淪落到這種地步的?
說起張洪杰,很多人第一時間未必能叫出名字,但他那張臉——“有煙火氣的老村長”,觀眾見了準覺得眼熟。
他不是流量明星,更沒有鮮肉光環,反倒是靠一股子“泥土味”的表演,硬生生在影視圈殺出了一條路。
事實上,張洪杰進入演藝圈時,已經是奔五的年紀。1994年,他因緣巧合,被吉林省曲藝團團長相中,從縣里調到長春。
此后又陰差陽錯趕上電影《九香》選演員,49歲的他憑借深厚的評劇功底,首次登上大銀幕。
首秀即獲獎,他憑《九香》里的男配角斬獲“小百花獎”,讓業界瞬間記住了這個“演啥像啥”的寶藏演員。
但張洪杰的大器晚成,遠不止于此。憑借農村、基層題材角色,他在觀眾心目中刷足了存在感。
在《男婦女主任》里,他的“村長”一角樸實憨厚,拿下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老牛家的戰爭》中,“老牛”這個角色成了他的人生符號,觀眾一見到他就直呼“老牛”,堪稱全國“最紅村長”;
后續《新女婿時代》《我的土地我的家》《老米家的婚事》《紅白喜事》……這些作品讓他成了農村題材的標志性人物。
更令人敬佩的是,哪怕年過七旬,他在片場依舊拼命敬業。導演們都說他“沒一點大腕脾氣,主打一個老實”。
但一切光環背后,其實都藏著一個寒門少年拼搏上岸的影子。
張洪杰之所以能在中年突圍,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早年的苦難鍛造。
1945年出生在吉林一個小山村,家里孩子們一大堆,饑一頓飽一段的苦日子是常態。
正因為家境貧寒,十歲時他被父母送進評劇團尋找出路。劇團的日子苦不堪言,張洪杰從早到晚練功,雜活、臟活搶著干。
胳膊上磨出老繭,冬天凍得直哆嗦,但他咬牙堅持下來。那些年練就的,是一副能扛事、能吃苦的硬骨頭。
他自己常說:“吃點苦不怕,就怕孩子們以后還得受我的苦。”這種骨子里的堅韌和擔當,讓他無論遇到什么難關都不輕易低頭。
也正因為這樣,從小窮過的張洪杰,對“家庭”“責任”“孩子”這些詞特別看重。小時候苦慣了,長大后就格外想給家人一個溫暖的靠山。而這份執念,也影響了張洪杰的婚姻與孩子。
年輕時的張洪杰,長相很是俊朗,卻總因為“門不當戶不對”,結婚難。1970年,經媒人介紹,認識了機電廠的溫振榮。對方長相普通、還有點齙牙,但媒婆極力推薦:“正式工、鐵飯碗,人靠譜。”
半推半就之下,兩人走到一起。結果婚后沒多久,溫振榮才坦白:自己其實只是臨時工,沒編制,早就失業了!這讓張洪杰一度憤怒:“你這是騙婚!”但生活總要繼續,他也只能選擇“將就”。
沒想到,正是這個“騙婚”的妻子,婚后極其勤勞、任勞任怨,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夫妻感情在柴米油鹽中慢慢升溫。
兩人生下三個孩子,五口之家雖然清貧,卻也和睦。誰料46歲那年,溫振榮突發腦血栓,從此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危難之下,張洪杰扛起全部責任——一邊帶著妻子進劇組拍戲,一邊親力親為照料起居。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不僅感動了劇組所有人,也成了他的“人生主線”。
他寫過一首自嘲的打油詩:“領著老伴四處游,裝瘋賣傻演老頭。比起公園同齡人,知足常樂無憂愁。”苦中作樂,是他的底色,更是他的堅守。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生活的壓力遠遠不止于此。真正讓他“難以喘息”的,是晚年時來自兒女的“反向啃老”。
都說“養兒防老”,但張洪杰的現實堪稱反面教材。
三個兒女小時候被父母捧在手心,長大后卻成了“家里的巨嬰”。
結婚成家后,他們非但沒有分擔照顧父母,反而伸手要錢、輪流“啃老”。張洪杰出于愛與責任,分別給每個孩子買房、出生活費、還債、買保險……退休金卡也交給兒女輪流領用,家里十幾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支撐。
最“離譜”的是,連張洪杰自己的工資卡、銀行卡,都經常“轉戰”在孩子們之間。年近七旬,他卻成了孩子們眼里的“提款機”。
大女兒婚姻不順、常年生病花銷巨大,二女兒和兒子做生意失敗,債務壓力全落在他頭上。甚至孫子、親戚上學、買房也全靠他贊助。
有網友形容:“身后十幾匹狼,一分錢都舍不得給自己花。”更扎心的是,三個孩子沒一個愿意照顧癱瘓母親。張洪杰即使累倒在病床上,也等不來孩子們的幫忙。
有人問他為什么還在工作,張洪杰苦笑:“我不敢退休,家里十幾口人等著我養活。”有網友心疼,也有網友吐槽他“溺愛毀了孩子”。可張洪杰始終沒一句怨言,只說:“我苦點沒啥,只要家人都好就行。”
終于,在壓力和年歲的雙重作用下,張洪杰選擇帶著老伴住進三亞一家養老院。
每月三四千塊錢,環境還算安逸,“終于不用操心孩子和孫子的錢了”。他坦言:“這樣的晚年雖然清苦,但起碼心安。”
其實,娛樂圈里“父母被子女連累、晚節不保”的并不止張洪杰一人。
同樣出身名門的張國立,也是典型案例。作為熒幕上無數經典角色的塑造者,張國立在外風光無限、被稱為“國民老爸”,但家里的兒子張默卻屢屢闖禍。
打人、吸du、進監獄……張國立這輩子算是把“為兒子收拾爛攤子”做到了極致。到了晚年,他本該享清福,卻只能拼命接戲還債,名聲一落千丈。
網友說他“晚節不保”,央視都點名批評他“教子無方”,誰能想到堂堂國民老爸,會被兒子拉下水?
其實細想想,父愛一旦沒有邊界,溺愛也能成災。無論多成功的父親,只要一味縱容,終歸容易被親情反噬。
張洪杰和張國立,一個為兒女操心到老,一個被兒子拖得白了頭——走的是不同的路,卻都難逃“父愛太沉重”這道坎。
張洪杰的故事,說到底,是很多中國父母的縮影。總想著為孩子鋪路、遮風擋雨,省吃儉用一輩子,最后卻養出一群不懂感恩的“巨嬰”。
父母拼命操勞,換不來孩子的擔當;無條件的付出,反倒成了孩子不肯長大的溫床。
父愛從來不是一味包辦,而是要在合適的時候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擔當,父母晚年才能活出自己。
下半場的人生,責任固然重要,自我也不能丟。愿所有父母都能在愛與邊界之間找到平衡,給自己留一點自由和安穩,不讓愛變成負擔。#張洪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