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順利回歸社會、重塑人生,河南省欒川縣司法局欒川司法所始終將安置幫教工作作為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積極探索,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安置幫教工作走深走實,努力為特殊群體鋪就一條有溫度、有希望的“回歸路”。
精準銜接“不斷檔”,筑牢回歸“第一站”
無縫對接強基礎
司法所嚴格落實重點幫教人員“必接必送”制度,在人員釋放前,主動與監獄、看守所對接,提前掌握釋放人員基本信息、服刑表現和評估意見。釋放銜接時,由監獄送回,司法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對接,或由家屬(或村/社區干部)前往接回,釋放后第一時間到司法所報到,實現“出監(所)有人接、回家有人管”,確保銜接“零縫隙”。
信息核查摸底數
建立刑滿釋放人員信息動態管理臺賬,通過入戶走訪、聯系親屬、核查戶籍等方式,全面、準確掌握轄區內刑滿釋放人員的身份信息、居住地址、聯系方式、家庭狀況、就業意向等基礎信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準。
多元幫扶“解難題”,傳遞法治“暖溫度”
生活幫扶“安其身”
針對“三無”(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業可就)和生活困難人員,司法所積極協調民政、人社、衛健等部門,落實社會救助、臨時救助、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等政策,幫助解決基本生活、住房、醫療等燃眉之急,讓其感受到社會的關懷,避免因生活無著而重新犯罪。
就業幫扶“穩其心”
聯合人社部門、職業培訓機構、愛心企業等力量,定期摸排刑滿釋放人員就業意愿和技能狀況。對有就業意愿但缺乏技能的,組織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對有創業意愿的,提供政策咨詢、信息引導等支持;積極搭建就業平臺,組織安置基地企業推薦就業崗位,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供過渡性就業崗位,幫助其實現自食其力、融入社會。
心理疏導“塑其心”
依托各村心理疏導室和社區心理工作者,對有需要的刑滿釋放人員開展心理評估、危機干預和常態化心理疏導服務。通過談心談話、個別輔導等方式,幫助他們克服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樹立生活信心,培養健康心態,重建積極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支持網絡。
教育引導“促新生”,鞏固幫教“長效鏈”
法治教育“敲警鐘”
將法治教育貫穿安置幫教全過程。通過發放普法資料、組織法治講座、觀看警示教育片、邀請法律顧問以案釋法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公民責任等宣傳教育,強化其遵紀守法意識,明確行為邊界,預防重新犯罪。
動態管理“防風險”
建立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和定期回訪制度。司法所工作人員、村(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組成幫教小組,定期上門走訪或電話聯系,及時了解刑滿釋放人員的思想動態、生活狀況、工作表現和面臨的困難,進行風險評估和研判。對重點人員落實重點管控和幫扶措施,確保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
社會協同“聚合力”
積極動員家庭、村(居)委會、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參與幫教工作。發揮家庭親情幫教作用,督促監護人履行責任;依托村(社區)網格化管理,延伸幫教觸角;依托愛心企業建立安置幫教就業基地3個,組織開展“雨霽”志愿活動,鼓勵社會組織提供專業服務,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幫教格局。
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欒川司法所的安置幫教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轄區內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率、幫教率穩步提升,重新違法犯罪率持續保持在低位,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下一步,欒川司法所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幫扶與教育并重的原則,不斷探索創新安置幫教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機制,凝聚更大社會合力,努力讓每一名刑滿釋放人員都能真切感受到法治的公正與社會的溫暖,重拾生活信心,順利回歸社會,成為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為更高水平的平安欒川鄉、法治欒川鄉建設貢獻力量。(侯艷曉)
【編輯 瀅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