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首先是一部讓人觀影過程非常快樂的電影。它的笑點是很多人能夠共同感受到的,看電影的時候,滿場的影廳中,會同時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笑聲。
但這部電影又不止于喜劇,它在喜劇情節層層推進的同時,還有非常強烈的現實諷刺意味。
看完影片會發現:整部電影就是一出戲,影片的主角是戲臺,是演藝人安身立命的舞臺,而非某一個或某幾個主要角色。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在為喜劇效果服務,為情節服務,為影片服務,為要表達的主題服務。
至于影片要表達的主題,表面上是辛辣諷刺民國軍閥混戰時期,軍閥頭目們對戲劇演出的無知、蠻橫干擾,以及對戲劇演員的殘暴玩弄。
私以為,表象之下,影片似乎也在映射當下演藝界的發展亂象。
當下演藝界的有些資本力量,就像民國軍閥混戰時期走馬燈似的軍閥頭目一樣,他們對于演藝行業可能一竅不通,但會橫加干涉,隨意指揮,擾亂正常的演藝創作與發展。
黃渤飾演的大嗓兒,就像是被資本推到臺前實力匱乏的流量明星,憑借著陰差陽錯的偶然,成為資本選中的“寵兒”。
而那些對名角兒們趨之若鶩的戲迷們,像極了當下的盲目粉絲群體。他們為了追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連自己喜歡的明星的聲音、身形、甚至業務能力都分辨不出來,只知道跟風追捧。
影片講述的故事基本發生在一天之內,2/3以上的故事情節都發生在一個名叫德祥大戲院的戲園里。
影片似乎有一個默認設置,就是影片中戲園子里的所有梨園人都是極度專業且優秀的。無論是名角兒、四梁八柱,還是文武場等,都是有專業追求,講究專業呈現的藝人。
與此同時,影片的門檻也就出現了,如果觀眾不了解陳佩斯的藝術創作特點,或者不了解京劇,對于很多內容是很難心領神會的。
比如,在影片的高潮情節中:戲園被爆火轟炸,前一刻還在叫囂耍橫的大帥,帶著殘兵狼狽出逃,戲臺下面的其他觀眾大多也都四散奔逃,而戲臺之上,所有的所有的演員以及文武場,都在有條不紊地演奏著。
對此,有人會覺得戲園外的炮火連天與戲園里戲臺上的從容不迫形成強烈的對比,非常難能可貴、非常震撼人心。有人會覺得刻意煽情,因為整部電影的基調是喜劇,大多數情節也是喜劇性的,最后非要設計一個反差性高潮有刻意煽情的嫌疑。
但是對于影片中的戲曲從業者而言,并沒有那么復雜。這只是他們的職業底線和基本操守。正如陳佩斯在昨天(7月14日)晚上的映后互動環節說的那樣,“中國的古典戲劇行業有一個規矩,就是只要鑼鼓響了,戲就不能停”。
整體來看,滿分10分的話,我會給它7.4分。
影片的優點很多,比如,它的喜劇性非常到位,整部影片的戲劇化表達非常充分,情節密度很大,包袱、轉折很多,有些場景尤其是雙“霸王”交錯登場的設計很妙。
同時,它也有不少缺點。
其一,沒有必要的低俗橋段兩次出現,有討好部分觀眾群體的嫌疑,也正是因為這些橋段,決定了它不是一部全年齡段的影片。
其二,戲劇化表達是這部影片的強烈特色,但也為影片帶來了一些遺憾。
大量的戲劇化表達,在增加戲劇沖突和故事張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夸張聒噪的鬧劇感。
太過夸張的情節設計,弱化了角色塑造的細膩感、多面性和立體感,以至于演員們被情節裹挾,被情節推著去重復一些很夸張的動作、臺詞,造成整體角色過于工具化、臉譜化、扁平化。
比如,姜武飾演的洪大帥,幾乎每一次出場都咋咋唬唬、鬧鬧哄哄,每一次基本都是一個粗莽、狠辣、無知的武夫。
余少群飾演的鳳老板,角色豐富性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很有限,充其量只是一個戲唱得很好、不太愿意降低表演水準、有點大牌脾氣的名角,其人物內核是虛空的。
不過,正如前面所說,影片的主角是戲臺,而非某一個或某幾個重要的角色,電影對于人物形象豐富性的弱化可能也是一種創作的平衡與取舍。
特別補充一下:《戲臺》改編自同名話劇,由陳佩斯編劇并執導,陳佩斯、黃渤、姜武、尹正領銜主演,楊皓宇特邀主演,余少群、陳大愚、徐卓兒主演,尹鑄勝友情出演,目前已開始點映,將于2025年7月25日正式上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