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半年前還在威脅制裁,半年后卻在馬來西亞"排隊"等著見中國外長——魯比奧的轉變讓人始料未及。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曾經的"反華急先鋒",竟然主動談起了"合作共贏",態度之誠懇讓人刮目相看。
到底是什么力量,讓美國從高高在上變成了主動示好?
作者-鹽
制裁名單上的人,怎么突然"變臉"了?
說白了,這事兒確實讓人意外。魯比奧這個名字,對中國人來說可不陌生。
作為美國參議員的時候,他可是堅定的"反華急先鋒",三天兩頭提反華議案,嘴里沒有一句好話。
正因為這樣,他被中國制裁了兩回,按理說連中國的土地都踏不了。可這次在馬來西亞,王毅外長竟然同意和他面對面坐下來聊,這本身就很給面子了。
更關鍵的是,這場會面整整聊了一個小時。要知道,王毅外長這次出訪,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東南亞各國外長都是早早預約才排上隊,而美國這邊,是在最后時間才見上面的。
會面結束后,雙方都用了"積極、務實、建設性"這樣的外交辭令,但更讓人關注的是魯比奧的表態。
他竟然說,中美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從而建立互信。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美國國務院網站還刪除了"不支持臺獨"的表述,這可是中美關系的最大紅線。而現在,同一個魯比奧卻在談合作,這180度的大轉彎,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從制裁威脅到合作表態,從強硬施壓到放低身段,這變化也太快了點。
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
根子上還是實力說話。這些年中國的發展,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就拿這次王毅外長的出訪來說,東南亞各國都是搶著要見面,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而美國呢?只能排在最后,還得看中方的時間安排。這種外交地位的對比,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更直接的數據是,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遠超美國的想象。美國試圖用關稅手段脅迫其他國家,結果怎么樣?馬來西亞外長明確表態,不會犧牲第三方利益。
他甚至直接說:"當前形勢下,我們能看清誰是真正的朋友。"這話夠直接吧?反觀美國,單打獨斗已經行不通了。特朗普政府對越南征收20%關稅,結果越方"極為憤怒"。
越南領導人原本以為關稅只會在11%左右,結果特朗普單方面宣布20%,這種做法讓人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
數據不會撒謊,變化明擺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在顯著提升。而美國的那套居高臨下的做法,已經越來越不管用了。
就連日本、韓國、印度這些傳統盟友,都不敢輕易和美國達成協議,誰知道特朗普會不會第二天就翻臉不認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一場會面,讓多少人"倒戈"了
這么一搞,影響可就大了。不只是中美兩國,全世界都在重新審視這種變化。
馬來西亞外長的表態就很說明問題,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他們選擇站在正義一邊。這種選擇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判斷。
相比之下,越南那邊的情況就很尷尬了。特朗普的"背刺"行為讓越方極為憤怒。
有意思的是,越南官方至今沒有正式宣布達成協議,只是說有一份"聯合聲明"。這種模糊表態,其實就是在表達對美方做法的不滿。
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呢?印尼、泰國、老撾都面臨類似的美國威脅,征收25%-40%的高關稅。但很多國家都在觀望,不愿意成為美國對華施壓的工具。
明眼人都看得出,風向確實變了。美國想要拉攏盟友對付中國,結果發現很多國家并不買賬。這種變化反映出一個深層問題:美國的可信度在下降。言而無信、朝令夕改的做法,讓很多國家開始重新評估與美國合作的風險。
反觀中國,一直強調合作共贏、互利互惠,這種理念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特別是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提供的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和制裁。
這種對比之下,各國的選擇就很明確了。誰是真正的朋友,時間會給出答案。
這盤棋,下到什么時候是個頭?
往后看,這關系還得慢慢理。中美關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雙方的耐心和智慧。
合作是大趨勢,這點毫無疑問。但博弈也不會停止,這就是大國關系的現實。中國的策略很明確:有原則的開放。既要堅持核心利益不妥協,也要為合作留出空間。就像這次王毅外長給魯比奧的忠告:希望美方客觀理性看待中國。
短期來看,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將是主基調。雙方都有各自的關切,需要通過對話來管控分歧。
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分歧也很明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魯比奧的觀點就不一樣。這種內部矛盾會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連續性,但也為中美關系緩和提供了機會。
中期來看,雙方需要建立新的相處模式。既要有競爭,也要有合作。長期而言,構建穩定的大國關系符合兩國和全世界的利益。
但這需要美方真正做到"客觀理性看待中國",而不是把中國當作假想敵。
說到底,還是要看誰更有耐心、更有定力。中國的態度很明確:合作的大門始終敞開。但對于那些言而無信、始亂終棄的做法,我們也會保持應有的警惕。
魯比奧這次的表態,究竟是真心實意還是權宜之計,還需要用行動來證明。畢竟,中美關系的改善不能只靠一次會面和幾句話,需要實實在在的政策調整。
如果美方能夠說到做到,那么中美關系就有望迎來新的轉機。
結語
這場會面的真正意義,不在于一小時談了什么,而在于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轉折——誰的實力強,誰就有話語權,這個道理從來沒變過。
往后的中美關系,不會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而是兩個大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平等對話。這種變化,對整個世界都是好事。
你覺得這次外長會面,會給中美關系帶來哪些實質性改變?在大國博弈的新格局下,中國應該怎么繼續保持主動權?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