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賽季,將會是2007屆新秀們進入NBA的第19個年頭,對于他們來說,生涯已經進入到了最后階段。盡管和96黃金一代、03白金一代相比,他們的整體質量稍顯遜色,但他們同樣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凱文·杜蘭特、艾爾·霍福德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一年的狀元,也就是成為了“水貨狀元”代名詞的格雷格·奧登。雖然已成公認的水貨,但開拓者的高層在后來接受采訪時,提及到奧登,他們總是會不假思索地告知,即便選一百次,他們還是會沒有任何猶豫地選擇奧登,那么究竟當年的奧登有著怎樣的魅力?下面就讓我們一一分析!
1.頂級的天賦和統治力,大學賽場的王者。
首先,在不考慮未來的傷病情況下,奧登確實是那一屆新秀中最為突出的那一個,是的,即便是后來揚名立萬的的杜蘭特也比不過。在參加選秀之前的這個賽季之中,他在大學賽場幾乎就是王者級別的存在,他場均可以貢獻15.7分、9.6個籃板和3.3次蓋帽,投籃命中率 高達61.6%。雖然未能幫助俄亥俄州立大學拿到NCAA冠軍,但在決賽面對擁有霍福德、喬金·諾阿等未來的NBA全明星內線的佛羅里達大學時,他帶傷出戰,并且砍下了25分、12個籃板和4次蓋帽的豪華數據,無論是進攻端的對抗、籃下終結,還是防守的覆蓋,在當時引起了全美的巨大關注,而在看過了奧登比賽的球探,都無不稱贊他的潛力,甚至將他譽為威爾特·張伯倫與蒂姆·鄧肯的結合體。
此外,奧登的身體素質非常出色,2.13米的身高、2.24米的臂展,加上不俗的運動能力,在當時基本已經具備了能夠在NBA成長為頂級內線的潛質。在那個還是非常重視內線的時代,像奧登這種攻防一體,并且在籃下擁有絕對統治力的球員,是各支球隊都非常想要得到的稀缺資源。尤其是與凱文·杜蘭特的對比,當時的杜蘭特已經可以得到25.8分和11.1個籃板,已展現頂級得分天賦,但短板同樣明顯,那就是太過瘦弱,對抗能力一般,防守端甚至被質疑很難適應NBA的強度,因此在那個“得內線者得天下”的時代,并且二人天賦不相上下的情況下,自然奧登會更受青睞。
2.開拓者的陣容需求,中鋒位置需補強。
當然,除了奧登的天賦之外,手握狀元簽的開拓者,也是有他們的打算,在2006年的夏天,他們已經得到了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和布蘭登·羅伊,2號位和4號位得到了補強,并且這兩位日后的全明星球員,都是需要持球進攻的,而杜蘭特當年被超音速選中后,也是用大量的球權,幫助他在NBA成長,因此倘若將KD欽點為狀元,很有可能出現一顆籃球不夠分的尷尬情況。而奧登雖然也需要球權,但畢竟在那個陣地戰為主,節奏偏慢的時代,中鋒還不需要像如今這般在外線或者高位拿球,只需一板一眼在禁區附近要位,外線能夠將球穩定送到他們的手中即可。而且防守端的作用和潛力,杜蘭特確實是比不上奧登的,因此兩相權衡之下,球隊自然會選擇奧登。其實當年的開拓者建隊思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正如現在的雷霆、火箭,那個時候的開拓者也是主打青春風暴,并且在2009年已經排名西部第四。可惜沒有人能夠想到,他們這群新人,會陸陸續續毀于傷病。
3.時代的局限性,且排查不夠詳細。
最后,再來說說第三個關鍵點,那就是我們上述多次提及的傳統觀點——得內線者得天下。事實上,除了過去的10年里,小球陣容展現出了夸張的得分效率,最終被多支球隊視為主流戰術之外,NBA從誕生開始,就一直更為重視內線。而在2007年左右,NBA仍舊處于內線輝煌的時代,蒂姆·鄧肯、沙奎爾·奧尼爾、凱文·加內特等老將,還活躍在NBA的一線。而球探們在當時更是將奧登視為可以比肩這些偉大球星的存在,加上開拓者隊史唯一一座冠軍,就是在傳奇中鋒比爾·沃頓的帶領下拿到的,所以他們也是存在濾鏡的。當然,由于當時的醫療水平還沒有現如今這般先進,所以雖然奧登存在不小的傷病隱患,甚至后來已經影響到了他的生涯,但正因為排查不夠仔細,加上開拓者當時的醫療團隊也有一些問題,最終也就造成了奧登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