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設施開放 廣大群眾開心
為方便廣大市民就近參加體育鍛煉,近日,我市城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35所學校暑假期間學校體育設施陸續(xù)對市民常態(tài)化開放。這次開放時間不局限于早上和傍晚,上午時段不少學校延遲到了9點,甚至10點;下午時段最早2點開始,最遲到晚上9:00。這個消息,像夏日里的一陣涼風,直抵人心。
據(jù)國家體育總局統(tǒng)計,在全國的體育場館中,學校體育場館占比達66%。學校資源的充分利用,對于加快推進全民健身意義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八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公眾開放”。《全民健身條例》第二十八條也提出:“公辦學校應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國家鼓勵民辦學校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此舉正是對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落實,體現(xiàn)政府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決心。
一邊是市民對健身設施的迫切需求,一邊是學校暑期體育設施的“閑置”。學校體育資源開放,恰似一把鑰匙,精準打開資源共享的大門。家長能和孩子一起開展親子運動,居民可相約打球、散步鍛煉……大大提高了這些設施的使用效率,緩解了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與體育設施資源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解決居民“健身去哪兒”的難題,將這份寶貴的資源從“圍墻內(nèi)”推向“校園外”,能讓更多人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健康,擴大了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徑”。
開放背后,是城市治理智慧的閃光。學校體育設施開放承載著市民的健康期待,也架起了學校與社區(qū)互動的橋梁,這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動實踐。當居民走進校園,不僅是使用體育設施,更是在構建一種新型的城市生活共同體。
當然,開放并非易事。安全管理、設施維護等問題不容忽視。我市相關部門早有準備:申請登記辦理會員卡、明確開放時段、公開監(jiān)督電話……通過一套“組合拳”,既讓居民安心鍛煉,又保障安全。政府的大力支持、部門的精心組織、社區(qū)的鼎力相助、學校的不懈努力,用法治保障學校體育設施安全有序開放,為這項惠民之舉保駕護航。此外,健身群眾也應做到文明健身,共同維護校園秩序,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的大門才能越開越大。學校體育設施的開放,恰恰映照的是城市的溫度與擔當。(王建明)
內(nèi)容來源 | 句能評
編輯 | 張萌萌
校對 | 許鵬鋒
審核 | 劉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