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江蘇省文物保護條例》
經各地申報、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
組織評審
省政府日前批準同意
官窯山遺址等74處不可移動文物
為第九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
句容有3處入選
分別為:
孔塘遺址、曾布墓、茅山三天門
孔塘遺址
孔塘遺址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郭莊鎮孔塘埂村以北360米、長深高速西側約120米處,遺址中心位置地理坐標為北緯31°47′39″,東經119°0′21″,海拔10.65米。創建于新石器-周代,遺址現在地貌為高于地表約2米的土墩,呈不規則橢圓形,東西直徑約150米。已發掘面積為300平方米。
發掘區位于土墩的西部,已經清理了8層堆積,其中①-③層為晚期地層,第④層為商周時期地層,第⑤-⑧層為新石器時期地層。已經發掘墓葬199座,灰坑91個,柱洞106個,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600余件,出土了大量新石器及商周時期陶片。
孔塘遺址是目前為止,寧鎮地區經過科學發掘的唯一一處大量含有良渚文化因素的遺址,突破了學術界以往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圍,對于研究良渚文化的分布,影響和傳承等等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該遺址收錄到國家文物局編纂的《2015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一書中。
曾布墓
曾布墓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下蜀鎮朱家邊自然村東南的空青山。創建于宋代,墓園建筑呈中軸線對稱分布的格局,墓葬位于中軸線的后部。整個墓地面向西側,方向282°。墓園平面呈“凸”字型,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30米。
墓園自下而上大致可分為神道、墓儀石刻、墓祠(享堂)、拜壇、排水溝、圍墻、墓闕、環墉及環道、地下墓室等。考古出土了迦陵頻伽、脊獸、蹲獸、套獸、仿木斗拱、各式瓦當、筒瓦、板瓦、滴水、磚雕花磚等數千件建筑構件。
出土墓志志蓋篆書“宋瀛國夫人魏氏墓志銘”,志石上志文為小字楷書,可辨別者尚存500余字,為我們判斷墓主人提供了關鍵信息。據此及查閱文獻資料,初步推測墓主人為北宋丞相曾布及其夫人魏氏。考古發掘出土遺物豐富,種類繁多,為研究北宋喪葬制度、建筑工藝、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茅山三天門
(謝紅星攝)
三天門位于茅山風景區元符萬寧宮,在靈宮殿后、老子神像前的萬壽臺上,海拔372.5米。創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間(公元1165年—1173年),原為“金箓道場”拜章上表之圣地,明清兩代多有修葺。
三天門高6米,寬2米,門頭以上共有四層石雕,一層為二龍戲珠浮雕,二層為石刻三天門橫額,三層為五只姿態各異的仙鶴浮雕,四層為梁、檐、脊俱全的石雕門頂。兩旁石柱高達6.5米,共分五級,一級方形門柱,邊長0.48米,高3.4米;二級立體盤龍柱,高1.5米;三級立體太極石墩,高0.4米;四級蓮花石座,高0.4米;五級為兩石柱頂巔一對高0.8米、左右相對而視的雄雌坐獅。
門之正面橫額上刻“三天門”三字,為明嘉靖年間所刻,兩側石柱石刻對聯“仙樂撤九霄,祝一人之有慶;天香招五鶴,祈四海之同春。”門之背面橫額上刻“萬壽臺”三字,左右石柱石刻對聯:“翠獻捧仙臺華陽真氣,丹崖飛紺殿河上玄風。”整個石坊建筑渾然一體,雕工精細,古樸大方,是茅山留存下來的重要道教建筑物之一。
內容來源 | 江蘇省人民政府、水韻江蘇、鳳儀郭莊、濱江下蜀、中國句容茅山發布
編輯 | 張萌萌
校對 | 許鵬鋒
審核 | 劉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