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產業變革與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背景下,輕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正經歷著從傳統制造向綠色低碳、智能健康方向的深刻轉型。在整體人才需求不斷上漲的同時,具備跨學科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員缺口更尤為突出。
在這一背景下,四川大學依托百年積淀的學科優勢,創新設立工科實驗班(先進低碳材料與食品健康),通過整合輕工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頂尖資源,為學子搭建起連接學術前沿與產業需求的橋梁。
作為四川大學辦學較早、積淀最深厚的學院之一,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燕京大學制革學系,歷經百年發展,現已形成覆蓋生物質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和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完整專業體系。四個專業均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工科實驗班提供了堅實的學專業支撐。
同時,該學院實行的分階段培養舉措。大類培養進一步打破了學院下設各個專業間壁壘,遴選、再造的大類平臺課,也為學生分專業培養奠定堅實基礎;分專業培養階段,新增、再造專業課程,打造項目制課程、微專業和知識圖譜,為其間學子提供了專業聚焦程度更高的培養環節。經過上述培養的學生,普遍能夠具備勝任與生物質轉化利用、食品營養與健康、生物制造、智能穿戴相關的科學研究、品質控制、監督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工程技術能力。
而本次工科試驗班建設,更是進一步落實專業分流政策。工科試驗班(先進低碳材料與食品健康)學生入校后,先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大類培養,再依據學生志愿優先、參考學業排名的原則,在限額內選擇生物質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或生物工程(輕工生物方向)專業學習。
這種跨專業的融合培養模式,既順應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為學生個性化發展預留了充足空間。
面對輕工行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歷史機遇,四川大學工科實驗班(先進低碳材料與食品健康)正以其深厚的專業積淀、前瞻性的培養方案和開放的辦學格局,為有志于投身國家戰略新興領域的學子搭建起卓越的發展平臺。
該校工科試驗班不僅匯聚著輕工領域最前沿的專業建設資源,更構建起從基礎知識到實踐能力的完整培養生態,為培養兼具學術創造力與技術應用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成長沃土。對于考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優質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