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3月減持189億美元美債,持倉規模降至7654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宣布啟動“國家農場安全行動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這兩則消息看似獨立,實則折射出中美經貿關系正面臨新的挑戰。
先來說說中國減持美債的情況。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這是中國連續第二個月減少美債持有量,持倉量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低。日本則在同期增持49億美元,繼續保持美國第一大債主的位置,英國取代中國成為第二大持有國。中國從美國第二大債主退居第三,這一變化背后,既有對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也是優化外匯儲備結構的長期策略。截至2025年5月,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突破36.21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達97.8%,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到2029年這一比例將升至107.2%。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選擇降低美元資產配置比例,增加黃金儲備,是出于資產安全的考慮。
特朗普(資料圖)
再看美國的農地政策。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聲稱,此舉是為了防范“外國對手”對美國農田的滲透和控制。但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目前僅持有美國農田總量的0.5%,遠低于加拿大持有的近三分之一份額。即便如此,美方仍以“靠近軍事基地”為由強化審查,2023年以來已有多起中資企業購地交易被叫停。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政府不僅禁止中國公民購買新的農地,還考慮收回已購土地。例如,2023年阿肯色州就命令一家中國種子生產商出售160英畝的美國農田,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該公司最終在5月出售了土地,并因未披露所有權而被罰款28萬美元。
美方的這些動作,看似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實則夾雜著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因素。從政治層面看,美國即將迎來大選,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限制中國投資來轉移國內矛盾,鞏固其政治基礎。從經濟層面看,美國農業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在中美貿易戰導致農產品出口受挫、農民收入下降的背景下,禁止中國購地被包裝為“保護美國農民利益”的舉措。此外,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農業投資審查相對寬松,例如加拿大持有美國農田的面積是中國的30倍,卻未受到類似限制,這進一步暴露了其“國家安全”借口的虛偽性。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方面對此明確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中國駐美使館指出,中資企業對美國農業的投資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還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將中國投資政治化只會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市場的信心。事實上,中國公民持有美國農地的比例微乎其微,美國政府刻意炒作這一話題,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
這一系列事件也反映出中美經濟博弈的復雜性。中國通過減持美債、增持黃金等方式對沖風險,而美國則在農業、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對中國資本實施限制。這種全方位的限制措施,短期內可能給中國企業帶來困擾,但長期來看損人不利己。中美經貿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人為設置障礙只會兩敗俱傷。
特朗普(資料圖)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各國都在調整經濟政策以應對不確定性。面對外部壓力,中國保持戰略定力,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發展。而美國政府的焦慮情緒正在蔓延,一方面擔心中國減持美債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自身債務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指出,美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已超過警戒線,長期來看不可持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應該采取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轉嫁矛盾,打壓競爭對手。
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將取決于雙方能否摒棄零和思維,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只有通過對話與合作,才能實現互利共贏,為全球經濟穩定發展注入確定性。否則,只會加劇雙方的對抗,損害兩國乃至世界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