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地時間7月8日,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宣稱,特朗普政府將推動全面禁止中國等“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甚至研究如何“收回”中國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資產,消息一出,舉世震驚。
一直以來,美國對外國投資美國農田一事,尤其是中國投資,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關注”。早在2023年,佛羅里達州就禁止中國公民在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地點附近購買土地。如今,特朗普政府更是直接要全面禁止中國購買美國農田,甚至琢磨著收回已售土地,這背后的原因可不少。
特朗普(資料圖)
從政治層面看,美國國內對華強硬派勢力抬頭,在美國,對華強硬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特朗普政府想借此舉向國內部分勢力展示其對華強硬態度,獲取政治支持。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在新聞發布會上就渲染稱,美國農業正面臨來自“犯罪分子、政治對手和敵對政權的威脅”,將中國投資政治化意圖明顯。
在經濟角度上,雖說中國買家購買的美國農田數量占比極小,截至2023年,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農田僅占總量的0.0003%,但美國仍將中國農業投資視為潛在威脅。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對美農業投資可能會影響其農產品市場份額等經濟利益。此前,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美國農產品出口量大幅下滑,美國農民遭受嚴重經濟損失。特朗普政府想通過此舉,在未來可能的經貿談判中,增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減少對美國農業的沖擊。
面對美國的無端指責與限制,中國方面迅速作出回應。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代表明確表示,中國企業對美國農業投資創造了就業崗位,推動當地經濟增長,將中國投資政治化,會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市場的信心。此前,外交部發言人也強調,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多年來中國對美投資促進了美國就業和經濟發展。美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違反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規則,影響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
中國的立場很清晰,美國的做法毫無道理,純粹是政治操弄,不僅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合作,也損害了美國自身形象與利益。中國在美農業投資是正常商業行為,給美國當地帶來諸多好處,美國卻以莫須有的理由進行打壓,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公平公正的國際經貿秩序。
大豆(資料圖)
中國向來不會坐以待斃,面對美國的種種刁難,早已在多方面布好后手。
在農業貿易方面,中國一直在積極拓展農產品進口來源。以前,中國大豆進口市場,美國能占40%,可到了2024年,美國份額已跌到18%,巴西成了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2025年5月份,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量達到1211萬噸,同比大增37.5%,創了2005年以來的新高。不僅如此,路透社6月26日消息稱,多家中國飼料制造商聯合簽署協議,擬7月采購3萬噸阿根廷豆粕,預計9月運抵廣東,這是中國六年來首次從阿根廷進口豆粕。中國通過與更多國家建立農業合作,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降低美國在農業貿易上對中國的牽制力。
在農業投資上,既然美國對中國投資設限,那中國可以將目光投向其他地區。全球并非只有美國有適宜投資的土地,非洲、南美洲等地也有大量土地,而且價格可能更為優惠。中國可以加大在這些地區的農業投資,開拓新市場,深化與其他地區的合作,進一步拓展中國農業企業的發展空間。
另外,中國還可以采取對等反制措施。美國有不少投資者在中國有投資項目,若美國執意收回中國已購買的美國農田,損害中國投資者利益,中國完全可以考慮采取相應行動,沒收美方在中國的部分投資,讓美國也嘗嘗被損害利益的滋味,以此讓美國明白,其霸權行徑必將遭到有力回擊。
美國農田(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此次在農田問題上對中國發難,無疑會使中美經貿關系更加復雜。但中國早已做好應對準備,無論是拓展貿易伙伴,還是調整投資布局,都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與應對能力。
美國這種無端打壓中國投資的行為,不僅損害中國投資者利益,也破壞了美國自身的投資環境,讓國際社會對美國市場的信心受挫。長此以往,美國可能會失去更多外國投資,對其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未來,中美經貿關系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但只要美國不放棄無端打壓中國的錯誤做法,中美經貿合作就難以回到正軌。中國將堅定維護自身利益,在國際經貿舞臺上,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尋找更多機遇,應對美國的種種挑戰。相信在這場博弈中,中國憑借自身實力與智慧,定能化挑戰為機遇,實現更好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