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特朗普政府在臺海問題上再度動作頻頻,此次矛頭未直指中國,而是轉向其盟友。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根據《觀察者網》7月12日消息,美國國防部政策事務副部長科爾比出面,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亞明確表態,若中美因臺海開戰,他們是否會站隊參戰。
美國國防部政策事務副部長科爾比
然而,日澳兩國均拒絕提前表態,各自有其考量,澳大利亞正改善對華關系,不愿被綁上戰車,日本也在推動中日關系緩和,避免自毀努力。
那么,面對美國的施壓與自身的利益權衡,這些盟友后續會有怎樣的行動?
特朗普對臺海發難
特朗普再度將目光聚焦臺海,與以往不同,此次他并未直接向中國施壓,而是將目標轉向自身盟友。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與澳大利亞就中美若因臺海問題爆發沖突時,明確自身立場,是選擇站隊,還是保持中立。
這一指令并非空穴來風,其實背后隱藏著算計:日本自衛隊近年持續加強西南諸島軍事部署,沖繩美軍基地的導彈防御系統升級工程已秘密完成。
澳大利亞則在2023年簽署的《澳美關鍵礦產協議》中,悄然加入“臺海局勢聯動條款”,特朗普團隊正是抓住盟友這些戰略動作,試圖將其徹底綁定在美國的對華戰略戰車上。
不難看出,特朗普此舉意在將盟友卷入潛在沖突,提前逼其“亮底牌”:一旦戰端開啟,這些盟友是否會出兵相助?這一動作背后的深意值得思考。
特朗普
畢竟,臺海“戰略模糊”原則已延續數十年,自1979年《與臺灣關系法》實施以來,歷任美國總統都刻意維持這種政策彈性,以避免過度刺激中國。
而如今,在人工智能戰爭形態加速演進、美軍亞太軍事優勢逐漸消弭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急于打破這一政治平衡,暴露了其對華戰略焦慮的深層次矛盾。
美國國防部政策事務副部長科爾比
發出這一強硬要求的乃是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科爾比,是“美國優先”路線的堅定擁躉。
科爾比早在2022年發表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報告中,就主張削減美國在中東與歐洲的軍事投入,將戰略重心集中于應對中國。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此次,他直接向日澳兩國發出質詢,言辭強硬,要求對方明確表態:若美中爆發沖突,是否愿意參戰?
質詢函中甚至暗含威脅性條款,暗示若盟友拒絕配合,可能面臨F-35戰機交付延遲、軍事援助削減等懲罰措施。
F-35
事實上,這早已超越普通外交議題范疇,分明是在對盟友進行“逼宮”,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自己都尚未明確,一旦臺海局勢升級,美軍是否會無條件出兵 “協防臺灣”。
蘭德公司2024年兵棋推演顯示,美軍在臺海沖突中的勝率不足35%,五角大樓內部更是對介入臺海的成本收益存在嚴重分歧。
特朗普
但特朗普政府卻急于要求盟友先表明立場,這種將盟友推向沖突前線、自己保留戰略回旋空間的霸權做派,不僅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更暴露出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日漸式微。
日本與澳大利亞給出答復
不出意外,日本與澳大利亞面對美方這一要求時,給出了如出一轍的否定答復,日本防衛省以 “假設性問題難以回應” 為由,強調需根據憲法、法律及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信息來源長江新聞號
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則更加直截了當地表示,不會提前對任何軍事行動作出承諾,一切決策將由屆時的政府決定。
這兩個國家顯然都不愿被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牽著鼻子走,過早將自己置于潛在軍事沖突的風險之中,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它們對特朗普的真實意圖始終心存疑慮。
圖片來源網絡
特朗普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本質上是讓盟友承擔人力、物力成本,而美國牢牢把控軍事指揮權,這種“讓他人當炮灰”的策略,早已被各國看穿,自然無人愿做冤大頭。
澳大利亞的處境尤為微妙,總理阿爾巴尼斯剛剛完成對華訪問,正積極尋求改善澳中關系,此時美國拋出 “臺海開戰是否參戰” 的問詢,無異在澳中關系緩和的關鍵時刻橫插一腳。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澳大利亞多家媒體直指,這是美方蓄意破壞澳中關系改善進程,給阿爾巴尼斯政府制造難題,作為美國盟友,澳大利亞又不想與中國徹底交惡。
畢竟中國是其最大貿易伙伴,在中美之間采取 “騎墻觀望” 的策略,顯然更符合自身利益。
石破茂
日本的考量與之類似,首相石破茂上臺后,一改前任政府的激進態度,開始淡化“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危險論調,轉而釋放推動中日關系回暖的積極信號。
在這樣的外交背景下,若貿然承諾參與臺海軍事行動,無疑將讓此前修復中日關系的努力付諸東流。
特朗普
這一系列表態,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對亞太局勢的焦慮,隨著中美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美國在臺海周邊的軍事優勢正逐步削弱,對自身單獨應對臺海局勢的能力也愈發缺乏信心。
于是,美國試圖通過拉盟友 “站臺” 來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然而今非昔比,連美國自身都在竭力避免直接卷入臺海沖突,更別指望其盟友會甘當“馬前卒”。
特朗普
事實上,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在內的眾多美國盟友,近年來都在積極緩和與中國的關系,重啟經貿合作,誰也不愿因臺海問題而得罪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歸根結底,中美博弈格局已悄然改變,美國在這場戰略博弈中漸顯疲態,國際社會對此心知肚明,沒有哪個國家愿意為美國的“霸權野心”買單。
結語
特朗普政府強逼盟友在臺海問題上站隊,最終無人響應,日澳的拒絕,既維護了自身利益,也戳破了美國的霸權幻想,當“美國優先”演變為“盟友買單”,同盟體系已然搖搖欲墜。
特朗普
在多極化浪潮下,任何以霸權干涉臺海局勢的行為,都將加速自身影響力的衰落,而地區穩定從來都不需要外部勢力的挑唆,這正是美國不愿面對的現實。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2025.07.12——“臺海若出事你們會咋辦?”遭美方逼問,日澳不買賬
長江新聞號——2025.07.14——遭美國逼問涉臺表態 日澳不買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