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和韓國女籃的這場亞洲杯小組賽,本來是一場實力對決,賽前大家都在討論“雙塔能不能壓制韓國,最后中國女籃果然靠內線殺傷,把比分拉開,其實過程沒太多意外,韓旭和張子宇這對身高碾壓的組合直接統治禁區,18分12板和8投8中18分的數據一亮出來,韓國隊的內線就像被徹底鎖死了,外線這邊,楊舒予9分8板5助攻2搶斷,楊力維11分8助攻,張茹10分,攻防兩端你來我往,大家看得也挺過癮,不過在這樣一場全員發揮的比賽里,李緣的表現卻直接成為了全場最大的爭議點,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讓人看得“有點出戲的存在。
先說數據,李緣首發15分49秒,一分未得,兩個投籃全打鐵,籃板、搶斷、蓋帽全掛零,只有1次失誤和2次犯規,這不是場上隱身,是直接“消失,球迷看著都替她尷尬,要知道,她不是第一次這么打了,上場對印尼同樣的問題,3投0中,靠罰球艱難拿到1分,連場“零貢獻,在國家隊首發控衛的位置上,這樣的表現很難不讓人質疑,尤其是中國女籃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她在場上卻像是被“按了暫停鍵,進攻梳理不出來,傳球選擇也偏保守甚至猶豫,幾個空位都沒把握住,節奏一亂,相當于直接把球權拱手讓人,球迷話說得直白點——“這不是來送分的嗎。
問題來了,李緣到底是靠什么一直首發的,大家都知道,國家隊首發控衛,哪怕進攻弱點明顯,起碼得有梳理串聯的本事,能幫隊友打出化學反應,現在她既沒得分,也沒組織,場上存在感幾乎等于沒有,反觀替補一上場,女籃進攻立馬流暢起來,這樣的對比太明顯了,難怪比賽一結束,球迷吐槽聲一波接一波,網上那句經典調侃又被翻出來——“李夢送的是掛歷,李緣送的是電視機,看似玩笑,其實背后都是對選人用人的不解和質疑。
宮魯鳴指導到底看中了李緣什么,這事目前還真說不透,理論上講,教練有自己的體系和用人思路,有時候不是光靠數據說話,可能看重的是訓練態度、防守細節、場上紀律這些看不見的東西,也可能是更衣室氣氛或者特殊戰術需求,畢竟國家隊選人,除了硬實力,還得考慮團隊配合和未來布局,不過放在現在這種比賽場景下,李緣的表現確實難以自圓其說,尤其是連續兩場“隱身,球迷的耐心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畢竟誰都不想在亞洲杯這種關鍵節點冒險,打一場失一場,后面遇到日本、澳大利亞這樣的強隊,根本等不起。
其實中國女籃這些年一直在后衛線上“捉襟見肘,從邵婷、高頌到楊力維,大家都在期待有新的控衛頂上來,李緣之前也有過閃光時刻,偶爾能送出幾次精妙助攻,但現在整體狀態明顯下滑,信心也有點丟,最怕的就是這種“既不上也不下的表現,球迷調侃歸調侃,背后其實是擔心隊伍的天花板被這一環拖住,尤其是現在整體陣容齊整,內線外線都能打,后衛成了明顯短板,到了關鍵場次,很可能就是一環出問題全盤皆輸。
當然,教練組如果還堅持用她首發,說明背后一定有更深層的考量,可能覺得她經驗豐富,能穩住局面,不會輕易崩盤,也可能是希望她通過大賽找回狀態,不過現實是,球迷的耐心和容忍度都有限,大家看的不是訓練場表現,而是比賽場上的實際輸出,尤其是這種大比分領先時,輪換陣容其實完全可以大膽嘗試新人,給其他后衛多點機會,說白了,亞洲杯不是練兵場,機會窗口期很短,每場比賽都很關鍵。
聯想到歷史上中國女籃選人、用人的那些爭議橋段,其實也不止李緣一個人遇到過這種輿論風暴,前幾年有球員被質疑“帶病上陣“關系戶,最后還是靠場上表現說話,李緣現在就需要用數據和場面表現來回擊外界的質疑,否則一場場打下來,負面情緒只會越積越多,到時候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全隊士氣。
最后說一句,宮魯鳴作為主帥,帶隊經驗和大局觀都是頂級的,選人用人自有門道,但在國家隊層面,成績和輿論雙重壓力下,首發控衛的發揮容不得反復試錯,下一場怎么調整,球迷其實都在看,李緣能不能在輿論漩渦中逆襲,還是會被取代,接下來幾場就是最現實的考驗,也許一場爆發就能改變風向,也可能就此坐穿板凳,競技體育就是這么殘酷,誰都沒有絕對的免死金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