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上觀新聞消息,2025年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歐盟和墨西哥輸美商品分別加征30%的高額關稅。這道“最后通牒”以美國對歐“巨額貿易逆差”為由,聲稱雙方關系“遠非互惠互利”。這已是他一周內向全球25個貿易伙伴發(fā)出的加稅威脅清單中的最新動作,此前日本、韓國等14國已收到稅率在25%-40%不等的關稅函。
消息一出,歐洲大陸一片嘩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第一時間發(fā)聲,直斥美國關稅將“損害大西洋兩岸的供應鏈、企業(yè)和消費者”,并亮明底牌:歐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時采取適當?shù)膶Φ却胧薄6▏偨y(tǒng)馬克龍的反應更為激烈,他公開表達“強烈不滿”,呼吁歐盟立即啟動“可信的反制措施”,矛頭直指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意大利、丹麥、瑞典等國領導人亦紛紛表態(tài),警告貿易沖突升級只會“沒有贏家”,最終埋單的將是美國普通消費者。
馮德萊恩(資料圖)
更具戰(zhàn)略意義的是,歐盟內部的對華風向正在悄然轉變。就在關稅威脅落地的幾天前,歐洲議會會議上的一幕耐人尋味。議員若昂·奧利韋拉在辯論中直言不諱地指出:“歐盟不應成為美國對華對抗和緊張升級政策的‘附和者’?!彼鲝埥⒑献骷~帶、實現(xiàn)互利共贏,應成為歐洲處理對華關系的基本態(tài)度。這一公開呼吁,與過去幾年歐盟時常隨美起舞的立場形成鮮明反差。
特朗普之所以敢于如此強硬,源于其篤定的判斷:即便揮舞關稅大棒,歐盟也“絕不敢倒向中國”。其邏輯在于歐洲在安全防務上對美國的高度依賴——從烏克蘭危機的持續(xù)軍援到北約框架下的集體防務,歐盟似乎難以掙脫與美國的戰(zhàn)略捆綁。歷史慣性讓特朗普堅信,歐洲會像墨西哥總統(tǒng)辛鮑姆那樣,在批評“不公平待遇”的同時,依舊選擇重返談判桌尋求妥協(xié)。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時移世易。特朗普的重商主義邏輯正在遭遇現(xiàn)實挑戰(zhàn)。7月14日,歐盟原定的第一輪反制措施正式啟動:針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若美歐在8月1日前無法達成協(xié)議,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跨大西洋貿易戰(zhàn)將全面爆發(fā)。更深層的變化在于,歐盟內部對戰(zhàn)略自主的渴望從未如此強烈。馬克龍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歐洲主權”,在軍事援烏、格陵蘭島主權等問題上展現(xiàn)獨立性,已為歐洲轉向埋下伏筆。
當美國以“關稅壁壘”試圖重塑貿易規(guī)則時,中國市場的開放性與“一帶一路”的互聯(lián)互通正提供另一種選擇。歐盟開始重新審視其“中國定位”——不再甘當附庸,而是尋求基于經(jīng)濟互補的務實合作。中歐在綠色技術、高端制造、數(shù)字基建等領域的巨大合作潛能,正在抵消地緣政治雜音的干擾。歐洲議會內部呼吁對華合作的理性聲音,恰是這種務實轉向的直觀體現(xiàn)。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通牒”,如同一塊投入湖面的巨石。它不僅激起歐盟的強烈反彈和實質性反制,更意外地推動歐洲重新校準對華關系。當美國沉迷于“關稅萬能論”時,大西洋兩岸的互信裂痕正在加深;而中歐之間,一個基于互利共贏的戰(zhàn)略新共識,或正迎來破繭重生的窗口期。貿易戰(zhàn)的硝煙之下,世界格局的重組已然加速——歐洲能否真正邁出戰(zhàn)略自主的關鍵一步,答案或許就在這個充滿張力的夏天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