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澳兩國政府以不同尋常的強硬姿態回絕了美方加征關稅與飆升的駐軍費用分攤要求,相關外交信函副本已送達華盛頓。
這種罕見的聯合回應清晰表明,在自身經濟壓力下,美方既定的“安全保護費”征收策略正失去效力。日本方面明確拒絕了其承擔美軍駐扎費用翻倍的計劃。安倍晉三時期確立的基地維護分擔機制曾承諾由日方覆蓋大約75%的相關費用,如今卻面臨瓦解邊緣。當前日本財政預算僅允諾駐日美軍經費小幅上調1.2個百分點,與其國內持續的通縮困境和經濟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首相的新聞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點明核心矛盾:“日方對安保條約的義務保持堅定,我們更關注如何加強自主防衛能力,把錢花在刀刃上。”這一表態直接暗示了美國駐軍費用議題不再是討論重心。
澳大利亞方面則更進一步。澳政府近期大刀闊斧削減了美澳協同防御項目的財政支援,規模高達28億美元,更將美軍輪駐使用的北部基地建設延后數年。盡管國務卿布林肯公開表態稱澳仍是“無可替代的盟友”,五角大樓內部評估卻對這種資金切斷可能導致南太平洋防御部署出現“顯著薄弱環節”表達了憂慮。
面對兩大盟友的雙重夾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尖銳的聲明瞬間引爆輿論:“如果(他們)不愿公平分擔,那就讓他們的艦隊去臺海試試當'炮灰'滋味如何?”這番極具煽動性的話語,不僅讓美國政府試圖維系的外交微妙平衡陡然緊繃,更將本就敏感的臺海置于世界焦點的火藥桶上。
特朗普(資料圖)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年度戰略簡報提供了冰冷背景:過去五年間,臺海周邊探測到的解放軍海空兵力聯合巡邏頻率飆升近60%,這片海域已常態化部署超400架先進戰機和相當數量的主戰艦艇。一位匿名的北約軍事顧問在《金融時報》訪談中警示:“這些力量展示意味著該區域發生戰術誤判后任何降溫措施都可能失效。”美軍在該區域常態保持的龐大兵力遠超朝鮮戰爭時期規模,沖突爆發只需一道指令便不可逆轉。
具有歷史縱深意味的是,日澳兩國在回應挑戰時似乎已預判美方反應重心正向臺海傾斜。兩國近期均大幅提升對自主國防工業的投入并加速高科技武器量產進程,例如日本決心十年內將國產巡航導彈產能提升五倍。兩國一系列動作明確傳遞出核心信息:其首要目標是應對家門口日益升高的沖突風險,而非無上限支持美國全球力量投射。
這種戰略自主意識的抬頭,給原本依賴穩固的美國防衛布局帶來了真正的裂痕。華盛頓智囊團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警告:“臺海一旦擦槍走火,美軍需要盟友協助遏制關鍵通道。若日澳自顧不暇,太平洋防線將支離破碎。”國會山近期流傳的內部備忘錄則更為直白:“若關鍵盟友拒為美國主導的區域干預任務提供實質性支持力量,美國傳統主導地位將陷入空前困境。”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那句極具爭議的“炮灰”言論表面是激將法,實質上卻暴露了美國前沿戰略支柱的深層困境:一邊是昔日盟友在財政重壓下的清醒后退,一邊是不得不獨自承擔核心區域沖突風險的黯淡前景。這張超級大國無法單方面填寫的空白答卷,在臺海火藥味彌漫的今天,更加劇了全球性安全焦慮和未知變數。
此輪交鋒清晰地揭示:美國主導的軍事同盟正經歷內在邏輯的重塑。盟友尋求承擔合理責任邊界之際,大國博弈的復雜棋盤上,臺海這個高熱節點正測試著各方戰略決心與底線。路透社引述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資深議員觀點作結:“我們的對手正密切關注這些裂痕。美國需要盟友們的手,而不是被他們推向不可控的風險邊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