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用腳步丈量“一廊四帶”的建設成效,用鏡頭捕捉文明實踐的生動場景,用文字記錄兩地協同推進的創新舉措。近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四川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巴蜀同脈 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媒體采訪活動正式啟動。
即日起,跟隨上游新聞記者的視角,一起挖掘川渝兩地聯合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感受一年來兩地文明實踐協同發展成果。
長壽葛蘭鎮開展“蘭花草”暑期公益活動
7月14日上午,上游新聞記者在重慶長壽晏家工業社區一樓服務大廳看到,咖啡吧、報告廳、會議室、體育場等“共享空間”應有盡有,社區的企業和職工通過預約可免費使用。
當天,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媒體采訪活動走進長壽,實地探訪長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成效。
“服務的企業有525家,企業職工超過4.5萬人,多數來自川渝兩地。”長壽區晏家街道辦事處民生服務辦公室主任、晏家工業社區主任程怡告訴記者,晏家工業社區是西南地區唯一特殊類型“社區”——將城市社區服務居民模式引入工業園區,把社會建設從城市社區拓展到工業聚集區。
如何讓企業和職工在“廠門口”享受到優質高效的社區服務?晏家工業社區組織10個網格走訪調研,做好信息收集、情況處置、政策宣傳等工作,面對面、點對點,全面拓展、延伸觸角,實現服務供給更加高效精準,2024年運行以來服務企業辦理相關工作600余件,治理的“末梢神經”更暢通、更有力。
“化解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矛盾是社區的核心工作之一。”程怡說,針對企業與職工的勞務糾紛調解,晏家工業社區建立起企業“吹哨”、社區“搭臺”、部門“報到”機制,不僅讓企業和職工“少跑腿”,還讓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率大幅提升。
記者了解到,該社區探索實施下沉力量“靠前”摸排、調解人員“靠前”處置、法律資源“靠前”服務的“三個靠前”工作法,已協調處理勞資糾紛、工傷工亡等事件244件次,涉及企業100余家次、職工550余人次,總額4100余萬元。
“渝悅銀齡 e起學吧”數字適老系列培訓課
當天,長壽葛蘭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開展了“渝悅銀齡 e起學吧”數字適老系列培訓課程,志愿者們手把手教起了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醫療產品和智能家電等,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事實上,長壽街鎮與毗鄰的四川省鄉鎮開展了一系列共建活動,長壽區洪湖鎮與鄰水縣御臨鎮成立御臨洪湖志愿服務隊,開展御臨河河段垃圾清掃、為毗鄰村留守老人健康檢查、潔美鄉村建設志愿活動;長壽區石堰鎮與鄰水縣豐禾鎮攜手開展“川渝一家親 共護明月山”巡山護林及植樹活動20余場,葛蘭鎮建立川渝森林守護志愿服務隊,共有志愿者50人,開展森林共護活動20余次;長壽區萬順鎮、鄰水縣黎家鎮常態化組織大洪湖聯合清漂志愿服務活動,由萬順鎮東風村、石龍村和黎家鎮志愿者共同參與。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