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金 通訊員 李祎欣 文/圖)時值盛夏,驕陽似火,咸陽市秦都區馬莊街道的田野間,玉米等秋作物正處在需水關鍵期。然而,部分灌溉渠因常年使用出現滲漏、淤積,水流難以順暢抵達田間,讓不少農戶犯了愁。為解群眾燃眉之急,保障農作物“喝上及時水”,馬莊街道迅速行動,全面啟動灌溉渠維修整治工作,以實實在在的舉措筑牢農業灌溉“生命線”。
科學規劃,高效施工。馬莊街道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維修方案。此次維修工程主要針對損壞嚴重的渠段進行修復,包括清除渠道內的淤泥、雜物,修復破損的渠壁和渠底,更換老化的涵管等。在施工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少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施工團隊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在短短數周內,已完成了多條灌溉渠的主體修復工作,讓水流能夠順利流淌到田間地頭。
多方協作,保障推進。維修灌溉渠是一項系統工程,馬莊街道構建"三級聯動"機制:對上積極對接區級水利、財政部門,爭取專項資金支持與政策傾斜,為工程實施筑牢資源保障;對內統籌調配抗旱級高強度水龍帶等關鍵物資,通過科學調度實現水資源集約利用;對下依托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立“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工作模式,有效化解土地協調、臨時用水等施工難題。同時創新實施“質量共管”機制,邀請村民代表參與工程質量監督,確保每一項施工環節都符合標準,讓群眾放心。
長效管護,鞏固成果。“修渠只是第一步,管好護好才能長久發揮作用。”馬莊街道表示。為避免“修了又壞、壞了再修”的循環,街道同步建立灌溉渠長效管護機制,每段渠道明確1名管護員,負責日常巡查、清理雜物;每月組織一次集中維護,及時處理小修小補;設立舉報電話,鼓勵群眾監督破壞灌溉設施的行為。此外,還向村民宣傳灌溉設施保護知識,引導大家共同參與管護,讓一條條灌溉渠真正成為保障農業豐收的“常青渠”。
此次灌溉渠維修工作,是馬莊街道踐行“為民辦實事”理念的生動體現。隨著灌溉渠的逐步修復,全街道農田灌溉得到有效保障,為今年的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也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下一步,馬莊街道將繼續關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