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里的“師徒”,大家只會說出兩個名字:
諸葛亮和姜維。
這對師徒,也是整個三國時代最悲情的人物,一個壯志未酬身先死,一個是復興蜀漢意難平。
他們都是蜀漢北伐的領(lǐng)導者,盡管后人對蜀漢的北伐應不應該、有沒有用有爭議,但對諸葛亮和姜維的評價,有一點是一致的:
他們都是為了干凈坦蕩、為理想奮戰(zhàn)到最后一刻的人。
諸葛亮的接班人問題
建興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這一次他安排自己的得意弟子馬謖來守街亭重地。
馬謖幾乎全軍覆沒。
張郃到底打死、俘虜了多少蜀軍,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數(shù)字來推算一下:
這一仗之后,魏明帝曹叡封賞打敗馬謖的張郃,加封他一千戶的封邑,張郃的封邑達到了4300戶。
可以理解為,街亭一仗的功勞,占張郃畢生功業(yè)的四分之一。
諸葛亮用軍法殺了馬謖,但他也有一點收獲。
他遷走了魏國的一千多戶百姓,還俘虜了魏將姜維。
姜維字伯約,甘肅天水冀縣人(今天的甘谷縣,不是衡水的冀縣)。
姜維的爸爸是魏臣,是郡里的功曹,大概相當于辦公室主任這樣的干部。
姜維的爸爸和羌人交戰(zhàn),為了保護自己的長官戰(zhàn)死,長官照顧姜維,就提拔他做了中郎,在天水郡的軍隊里工作。
姜維是一個低級軍官,但是一個非常有能力、非常有智謀的人。
姜維為什么被諸葛亮俘虜,沒有《三國演義》當中那么神奇,現(xiàn)實中的諸葛亮根本就不需要找人假扮姜維,讓城里起疑心,再把他困在城外。
打仗的時候,所有人都神經(jīng)兮兮的,太守不在郡里,姜維帶隊出城作戰(zhàn),城里的文官們擔心他投奔了蜀軍,就在他回城的時候關(guān)了城門,不許他進來。
姜維沒法進城,就往老家跑,結(jié)果冀縣的守軍也不敢給他開門,姜維被蜀軍逼入絕境,就投降了諸葛亮。
你看,一千多年前,天水的干部就是這么沒有擔當。
至于姜維跑了之后,給涼州刺史應該怎么匯報,要不要讓涼州刺史部提級來調(diào)查,咱們就不清楚了。
不過那個時候的天水官員,還是比較有情有義有底線的。
這仗打完之后,大家對坑了姜維、讓他被迫投敵也很抱歉,所以沒有傷害姜維的母親。
不像今天的涼州掾吏,。(我正等開庭時間,別急,快了)
諸葛亮跟姜維談過之后,就把他留在了身邊,他非常喜歡姜維,曾經(jīng)對當時的丞相參軍蔣琬和長史張裔說: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永南,是李朝的字,季常,是馬良的字。
李朝是諸葛亮的優(yōu)秀幕僚,李朝和馬良在諸葛亮說這話的時候,已經(jīng)死了好幾年了。諸葛亮用這倆人的才干來襯托姜維,有政治遺囑的意思。
這一年的諸葛亮已經(jīng)四十八歲(虛歲,下同),他在考慮自己的事業(yè)應該由誰來繼承了。
蔣琬是未來接替諸葛亮執(zhí)政的人,張裔比諸葛亮的年紀還大,對這倆人評價姜維的水平,就是要讓姜維成為蜀漢下一代的軍事領(lǐng)導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蔣琬、費祎都是過渡性人物,姜維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要成為蜀漢的頂梁柱談何容易!
首先,這個人不能是李嚴那樣熱衷于財富和享樂,被貪欲遮住眼睛的人;
其次,這個人不能像王平那樣是一個樸實、謹慎的文盲,他必須要有卓越的見識;
第三,這個人不能像馬謖那樣自戀而狂妄,他必須腳踏實地,有足夠的帶兵經(jīng)驗;
第四,這個人不能像魏延、楊儀那樣,得能團結(jié)同事,和大家都搞得好關(guān)系。
最后,這個人必須要忠誠,他不能在敵人打過來的時候只惦記自己的利益,把劉禪出賣給敵方。
這必須是一個豪邁的英雄、勇猛的硬漢,他必須眼觀六路,善于處理信息,還必須要委曲求全,周旋于蜀漢復雜的勢力之間。
蜀漢的年輕一代,沒有比姜維更優(yōu)秀的,在小說當中神乎其神的關(guān)興、張苞,在歷史上都沒有存在感。
“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于人。”諸葛亮認為,姜維就是他要找的人。
諸葛亮見到姜維那年,姜維二十七歲,和諸葛亮遇到劉備的時候一樣大。
冥冥之中,似有定數(shù)。
姍姍來遲的人才
我們開了上帝視角,能夠看到姜維和諸葛亮這對師徒,只有六年的緣分。
諸葛亮病逝那年才五十四歲。
諸葛亮剛剛失去了馬謖,他也急著要盡快培養(yǎng)自己的新弟子,他要盡量給蜀漢和劉禪留下人才。
諸葛亮征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
倉曹掾是掌管糧草的丞相府官員,糧草一直都是蜀漢軍隊的老大難問題,諸葛亮這個任命,對姜維來說是非常信任的。
將軍銜、亭侯,這算是破格重用了,當然,諸葛亮也有的說:
一來,姜維人才難得,二來,對魏國人來說有一個立榜樣的作用,大家一看姜維能當將軍和封侯,就更愿意投奔大漢了不是。
關(guān)于為什么給姜維封在當陽,千年來也是說法不一。
有人說,就是純粹巧合,也有人認為,當陽是長坂坡的所在地,是張飛和趙云誓死保衛(wèi)劉備的地方,讓姜維遙領(lǐng)當陽,就是為了讓他能夠像老一代的將軍一樣善戰(zhàn)。
而且諸葛亮立刻就讓姜維去訓練中軍的虎步兵——這支部隊有五六千人,是丞相掌管的精銳。
我時常覺得,諸葛亮吸取了訓練馬謖的錯誤經(jīng)驗。
馬謖長期待在諸葛亮的參謀部,是那種嘴炮選手,他出去帶兵的時候,士兵不會愿意為他而死。
現(xiàn)在丞相有了姜維,就把姜維扔進軍營,讓他和兄弟們一起啃干餅喝粥水,讓所有人都認識他!
在姜維練兵取得了功績之后,諸葛亮帶他進宮覲見了劉禪。
諸葛亮把姜維帶在身邊歷練了六年,姜維也從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有本事的厲害將軍。
諸葛亮病逝之后,姜維回到成都,被封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諸軍,進封平襄侯。”
平襄是天水郡的郡治所在,也是姜維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劉禪和蔣琬的想法,應該就是希望姜維惦記著北伐的事情,至少有那么一天能把自己家鄉(xiāng)收歸蜀漢。
但是姜維這個人根本不需要激勵,他是一個有超強自驅(qū)力的人,他一直在申請兵馬和糧草,希望北伐,費祎掌權(quán)的時候,必須要盡全力拉著姜維,防止他太激動、太冒進了。
最好的上下級關(guān)系是師徒
姜維在建興十九年擔任了蜀漢的大將軍,那一年他四十歲。
諸葛亮對姜維的期待,他做到了。
但是,姜維并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權(quán)力。
三年前費祎被魏國降將刺殺,此后的蜀漢,進入了劉禪親自指揮的時代。
現(xiàn)在的姜維雖然有大將軍的頭銜,但沒有開府。
開府和不開府,區(qū)別非常大。
漢代的丞相或者大將軍開府,意味著:
1.政令由丞相或者大將軍府出;
2.不在丞相或者大將軍府有兼職的話,官再大也沒有實權(quán);
這就是為什么李嚴提出各種無禮要求,諸葛亮都盡量滿足,但他一提要開府,諸葛亮就要和他展開斗爭。
姜維永遠都是一個不開府的大將軍,敵人來了,姜維帶兵去應敵,敵人退下去,姜維繼續(xù)帶著當兵的駐防、屯田。
他是一個魏國降將,還有家人在魏地,這似乎是劉禪不夠信任他最順理成章的理由。
但我覺得,可能還有另外一個理由。
姜維太像諸葛亮了。
姜維年輕的時候,在郡中是一個不良少年的頭兒,手上但凡有點錢,就拿來結(jié)交豪杰、養(yǎng)死士了,這種氣派,和年輕時候的諸葛亮完全不同,反倒有點劉備、曹操的氣勢。
這個人晚生了四十年,不然一定會有點更大的作為。
諸葛亮卻一眼能看出姜維是忠義的人,他帶了姜維六年,姜維的氣質(zhì)就變了許多。
后來陪著劉禪投降魏國,去了洛陽的忠臣郤正曾經(jīng)評價過姜維:
“姜伯約據(jù)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余,側(cè)室無妾媵之褻,后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jié)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
簡單說,姜維沒有私欲、生活特別簡樸,不養(yǎng)女人,他心里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成就事業(yè)。
這個事業(yè),就是諸葛亮交給他的事業(yè),有朝一日能打到長安、打到洛陽,興復漢室。
但劉禪和身邊的許多大臣,心里惦記的只有享樂,蜀漢的國力比魏差太多,不如仗著山川之險,多守幾年,多享點福,也就夠了。
姜維越像諸葛亮,劉禪就越?jīng)]有辦法跟他親近;
姜維越簡樸,劉禪就越覺得不自在;
相父走了,蔣琬費祎兩位將叔也走了,現(xiàn)在有一個姜維,比他不過大五歲,撐死就是一個將哥,我還要聽你的嗎?我要拿出我的錢,讓你去跟鄧艾打仗嗎?
姜維忠于的是蜀漢,在大多數(shù)時候,劉禪和蜀漢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你要讓劉禪給你兵和錢,去跟魏國打仗,那劉禪和蜀漢的利益,就出現(xiàn)了一個大裂縫。
這種個人和公司之間的利益縫隙,我在《關(guān)系攻略》的課程里專門講過,叫做“利益接合部”,這個時候有幾個嫉妒姜維的壞人,或者想要討好劉禪的小人,來往一攛掇,姜維就被發(fā)到前線種麥子去了。
師徒兩代的悲歌
成都被鄧艾偷襲攻克之后,姜維決定向鐘會投降。
鐘會非常器重姜維,把他過去使用的儀仗、印綬都還給了他(讓姜維繼續(xù)保持大將軍的體面),同時他倆整天吃飯、出門,都在一起。
鐘會覺得,皇帝已經(jīng)投降了,姜維的戰(zhàn)爭結(jié)束了,現(xiàn)在他想要利用姜維的能力和威望,在益州割據(jù),實現(xiàn)他自己的野心。
但姜維有別的打算,他打算利用鐘會的野心,把蜀漢恢復過來。
他偷偷派人送信給劉禪:“請陛下務必忍耐。”
姜維的計劃就是讓鐘會陷害鄧艾,殺死鐘會手下的魏將,自己再想辦法恢復國家。
遺憾的是,鄧艾被囚禁之后,魏國的軍隊開始恐懼,就像當年的魏軍會把姜維關(guān)在城門外一樣,魏國的軍隊里開始傳播著消息:
“鐘會和姜維要坑殺所有的魏兵。”
“咱們先動手吧!”
鐘會和姜維都死于亂兵,亂兵殺了姜維的妻子和孩子,還趁機在成都大肆劫掠。
和姜維同時代的人,就有嘲笑他“玩火自焚”這樣的聲音。
名利中的人,最喜歡用成敗來判斷英雄。
姜維如果愿意真心投降魏國,能夠獲得很好的待遇,也能夠保全自己的家人。
之所以用這樣危險的計策,最終害死全家,我覺得,他還有些東西忘不了、放不下。
我猜他沒有那么愛劉禪。
但是他放不下的,是諸葛亮的囑托。
丞相把大漢托給我了呀,這最后的大漢,怎么能在我手上亡了呢!
丞相把陛下托付給我了呀,我看著陛下被塞進車里送到洛陽,我有什么面目,去見丞相呢!
五丈星隕姜維死,可嘆兩代心不甘!
我有種迷信的看法,諸葛亮應該化作了天上的星宿,姜維應該是他身邊的伴星。
當他們在夜空閃爍的,看著后來幾十年司馬家的子子孫孫在中原混戰(zhàn)的時候,應該會長嘆一口氣吧:
什么亂七八糟的!真是菜雞互啄!
諸葛亮是英雄時代的璀璨者,姜維,則是英雄時代的終結(jié)者和守門員。
他們之間有一種傳承,那就是劉禹錫的那一句: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